病员及其家属发生不良后果一般多长时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 2.病员死亡的,其家属应当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15天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其中尸检的申请,则应当在病员死亡后48小时内提出,由所在地卫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门进行。 3.医疗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区、县或医科大学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4.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没有异议的,可以就处理方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对该处理决定不服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接到处理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亦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所作的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应根据其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来决定病假假期。 1.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2.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自申请日起满三年内申请人可随时提出实审请求,实质审查依各领域的案源状况不同,审查时长会有差异,正常情况为1~5年。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三年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请求实质审查的,该申请即被视为撤回。
-
看守所家属会见时间一般是多长时间
看守所家属会见时间每次一般不得超过半个小时,每个月不许超过一次,每次会见的家属不得超过三个人。会见需符合条件,并经过办案单位许可,在看守所的上班时间进行会见。
2020.09.14 369
-
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可以在多长时间内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呢?
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应当包括住院患者的病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
2022-05-06 15,340 -
员工生病,医疗期一般是多长时间
员工生病的医疗期:实际工作年限在十年以下:五年以下三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六个月。实际工作年限在十年以上的: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
2021-11-09 15,340 -
如果发生工伤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按照工伤赔偿的法定程序: 1、工伤认定:从单位或个人申请之日算起,劳动部门15日内审核材料,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20日内送达,按规定期限的上线计算是95天。 2、劳动能力鉴定:经过治疗伤情稳定后才能
2023-05-31 15,340 -
员工生病的医疗期一般为多长时间?
1、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
2022-11-29 15,340
-
01:20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多长时间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特殊情况可以延长,例如伤情严重或其他特殊情况,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申请延长的,需要经过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确认,而不能由员工与单位协商延长。也就是说,停工留薪的最长时间是2
2,593 2022.04.15 -
01:04
一般试用期是多长时间
一般试用期是多长时间,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如果劳动合同期限是三个月到一年的,试用期是不超过一个月; 2、如果劳动合同期限是一到三年的,试用期不超过二个月; 3、如果劳动合同的期限是三年以上或者是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超过六个月
7,238 2022.06.30 -
01:01
起诉受理后一般多长时间能开庭
起诉受理后一般多长时间能开庭,要根据案件性质以及适用程序确定。若属于民事案件,且适用的是普通程序的,在法院受理的六个月内会开庭。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
2,90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