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离职能够要求经济补偿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申请工伤认定后,如果劳动者提出与劳动单位解除合同的,还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吗总的来说,在受到工伤后,劳动者有权选择继续留在用人单位,保持劳动关系;也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关系。在此间,无论劳动者去或留,都同样可以得到相应的工伤赔偿——一、工伤职工要求留用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雇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劳动者在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甚至疑似职业病而在诊断留医观察的,用人单位都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否则认定为非法解雇,要作出经济赔偿。所以,如果工伤员工要求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安排适当的工作,实在难以安排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放伤残津贴,而具体的津贴标准则视职工的伤残程度而定。二、工伤职工要求解除劳动关系,需给付补助金经伤残认定后的工伤职工如果要求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第36条,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工伤职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金。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以上提到的伤残津贴以及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金,按照法律的规定,需要工伤劳动者在经过工伤认定后,鉴定为五到十级伤残才有权提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调岗属于变更劳动合同内容,应与劳动者协商达成一致并签订书面文件。若劳动者未同意的,用人单位调岗的,劳动者可以由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若劳动者已经同意调岗,再辞职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自愿离职不能获取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因用人单位原因被迫离职、用人单位提出动议协商离职的、非过失性离职、经济性裁员、劳动合同因期限届满而终止、劳动合同因用人单位主体资格丧失而终止,方可适用经济补偿金。
-
工伤主动辞职可否要求经济补偿
劳动者工伤主动辞职可以要求经济补偿,但需要根据其伤残等级来享受不同的工伤待遇。因此,劳动者在主动辞职前应该进行工伤认定后,经工伤劳动者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而后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请求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
2022.04.12 872 -
能自愿离职吗?能否提出经济补偿要求?
劳动者主张经济补偿的情形有: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以欺诈、胁
2020.07.10 132
-
工伤后离职能否要求经济补偿金
工伤职工在用人单位无法定过错的情形下主动解除合同没有经济补偿金,但工伤职工经过劳动能力鉴定为5-10级的,主动解除合同,从工伤保险的角度,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就
2022-05-16 15,340 -
员工要求离职,能要求公司赔偿经济补偿金吗?
员工本人辞职是无经济补偿的。如果单位有违法行为。如:没有足额支付员工工资,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和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单位不足工资以及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
2022-05-06 15,340 -
工伤认定后能够获得经济补偿和工资吗
1.工伤的赔偿标准是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各地市出台贯彻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确定的,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经济补偿。 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如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可享受如
2022-05-05 15,340 -
女方离婚后能要求经济补偿吗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因抚育子女、照顾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根据《婚姻法》第四十条之规定,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
2021-04-15 15,340
-
01:30
男方外遇要离婚女方可以要求经济补偿吗
我国现行法律尚未将婚内出轨归于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但女方仍可以要求男方补偿,只要男方自愿给予补偿即可。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重婚的赔偿情形。也就是说,如果一方婚内出轨,还符合重婚情形的,无过错方有权在离婚时请求损害赔偿。这里所
1,497 2022.04.15 -
01:05
一方外遇离婚,对方如何要求经济补偿
并不是一方有外遇,离婚对方就可以要求离婚的补偿。根据法律的规定,只有一方重婚或者是与他人同居的,无过错方在离婚的时候才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因此要看对方有外遇的情况,是否已经构成了重婚或者是与他人同居。想要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进行离婚损害赔偿的,
1,232 2022.04.17 -
01:17
离婚经济补偿多久时效
对于离婚协议书中一方给予另一方的经济补偿金,因其属于合同之债,应该受一般诉讼时效的限制。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一般的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算,如果其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
941 20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