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民间借贷双倍赔偿的合同有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民间借贷中约定“逾期不还,双倍赔偿”是无效的。因为远远超过最高法院规定的年利率24%的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 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 (一)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约定了借期内的利率但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内的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条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借款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之后借款人在规定的时间没有履行还款义务,出借人向借款人催要债务的时间间隔不能超过多长时间。借款的诉讼时效,规定为三年。
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方式: 1、当事人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形式借款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2、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3、民间借贷合同双方恶意损害国家利益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4、违背法律或公序良俗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
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如何认定民间借贷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1、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2、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3、
2020.07.23 159 -
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如何
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依法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与一般合同效力大致相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相关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021.04.12 156 -
民间借贷合同无效如何认定
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认定:无效合同是因不成立而不发生履行效力的合意。即不具备合同的有效要件且无法补救,对当事人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合同的无效,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确认。根据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
2021.03.24 169
-
民间借贷约定逾期不还,双倍赔偿的合同效力如何以及如
民间借贷中约定“逾期不还,双倍赔偿”是无效的。因为远远超过最高法院规定的年利率24%的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
2022-04-12 15,340 -
如何鉴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无效
无效民间借贷合同的认定无效民间借贷合同,是由于存在无效事由,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民间借贷合同。认定无效民间借贷合同,应从下列三个方面分析: 1、从签订合同的主体看,无行为能力人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是无
2022-07-24 15,340 -
如何确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合同效力是指依法成立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当事人必须履行其合同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法律拘束力。 民间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一)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 依据我国《民法典》第201
2022-06-26 15,340 -
民间借贷的合同如何生效
民间借贷合同的当事人如果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的,并且具备当事人双方的姓名或名称、住所等基本信息;借款数额;借款期限;还款时间等条款的,才有效。
2022-06-08 15,340
-
01:12
哪些民间借贷是有效的
有效的民间借贷有以下几种: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合同行为能力和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这是当事人了解和把握合同的发展状况及法律效果的基本条件;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
589 2022.09.21 -
01:19
民间借贷诉讼时效
无论是民法总则还是民法典,都对民事诉讼时效制度,作出了最新的修改。根据最新的规定,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应当适用一般的规定,也就是说适用法定的三年诉讼时效期间。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就应当从权利人,也就是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
7,089 2022.04.17 -
01:12
民间借贷合同能解除吗
民间借贷合同也可以解除,但需要满足约定或者法定的条件。具体来说,能够解除的民间借贷合同,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双方事先约定了特定的条件下能够解除民间借贷合同;2、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通过协商的方式,解除民间借贷合同;3、出现了法律规定
1,16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