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犯罪事实应当向哪个机关报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事诉讼法第84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根据你的陈述,你报案后,公安机关应当立案,然后展开侦查工作。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诈骗案到当地派出所报案,携带相关证据有助于及时立案处理。如果公安机关不给立案或者处理速度上不满意,可以向上一级管理部门举报。 也可以直接带相关证据去法院起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果去法院起诉后公安机关立案的,法院的起诉无需撤诉,法院会中止审理。到刑事处理有结果后,法院或继续审理。如果刑事立案后,民事部分撤诉的,刑事审理时,是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只能另案起诉。
重婚罪当事人不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侵权人重婚。除调查外,还可自行收集证据,以下是收集证据的建议:不侵犯别人隐私权,更有可能被法院采纳;收集更多的间接证据,如信件、礼物等证据链;取证必须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取得婚外情证据后,应尽快提起诉讼。有利于无过错方多分财产。
-
自首应向哪些机关或个人投案
自动投案的对象是有关机关和个人。这里的有关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公、检、法的派出机构;公、检、法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犯罪人所属的国家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
2020.06.01 207 -
自首应向哪些机关或个人投案?
自首应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公、检、法的派出机构,公、检、法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犯罪人所属的国家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或者是向其亲属、父母所属的机关、单位投案。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
2020.10.23 111 -
-
发现了新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一般应当向哪些机关报案或者控告
刑事诉讼法第84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
2022-03-22 15,340 -
的新的犯罪事实,单位和个人还能向公安机关报案、举报、自首吗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
2022-04-08 15,340 -
公安机关发现了新的犯罪事实,单位和个人还能向公安机关报案、举报、自首吗?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
2022-04-20 15,340 -
发现新犯罪事实,单位和个人还能向公安机关报案、举报、自首吗?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
2022-04-09 15,340
-
01:06
冻结存款汇款应当由什么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冻结存款汇款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根据相关法律条款规定,冻结、扣押等行为必须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执行,任何个人、组织不能擅自冻结他人存款、扣押他人及相关财物。行政机关决定实施冻结、查封、扣押的,应当制作并当场交付冻结、查封、扣押决定
7,952 2022.04.17 -
00:53
已满几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如犯罪人已满16周岁的,应该负相应罪行刑事责任;针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行为人,犯故意伤害罪导致受害人重伤或死亡、故意杀人、实施强奸、抢劫、贩卖毒品、纵火、爆炸、投放危险品罪的,应该负相关的刑事责
1,754 2022.05.11 -
01:00
犯罪中止应当如何处罚根据规定,对于犯罪中止的情况,只要其犯罪行为没有真正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应当对其的处罚消除掉。如果其犯罪行为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的,则应该对其处罚进行减轻。我国对犯罪中止行为是肯定和鼓励的,从以上规定就体现出来。 犯罪中止是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76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