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规定辞职条件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强制辞职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辞职有三种类型: 一是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职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 二是根据职工自己的选择,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三是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
劳动法辞职规定有哪些
辞职有三种类型:一是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职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二是根据职工自己的选择,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三是向用人单位
2020.12.01 342 -
劳动法辞职有哪些规定
劳动法辞职规定劳动者应当提前三十天递交书面辞职申请,然后安排工作交接,由财务部结清工资、人力资源部同财务部办理保险清算,交接双方和部门领导签字确认后即可办理劳动合同终止手续。
2020.11.20 159 -
辞职劳动合同解除有哪些条件
辞职劳动合同解除条件: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等等。
2020.07.17 280
-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辞职条件都有哪些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
2022-04-09 15,340 -
劳动合同法有哪些法律规定的辞职条件
辞职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辞职的(包括试用期和非试用期),只需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提前三日,非试用期提前三十日),并且做好工作交接,即可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辞
2022-04-21 15,340 -
劳动法规定辞职的条件有哪些?
《劳动法》第50条规定: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 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有下列情
2022-04-22 15,340 -
劳动合同法辞职有哪些条件?
劳动者主动辞职的,用人单位是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的。一、劳动者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只有第1种情况有补偿: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
2022-04-08 15,340
-
01:14
劳动法规定哪些员工不能辞退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
2,573 2022.04.17 -
01:11
解除合同的法定条件有哪些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解除合同的法定条件为: 1、因违约方在合同期限截止后未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的,守约方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方式约定违约赔偿责任,当双方协商不成时,守约方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按照合同的约定追究违约方的违
2,198 2022.04.17 -
01:00
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有哪些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应该必备的条款有: 1、需要详细的用人单位的名称、办公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2、员工本人与其身份证一致的姓名、家庭详细住址或者常住地址、居民身份证号码,或其他有效的证件号码; 3、单
10,58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