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是否可以继续合同工作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期满未续签继续用工,职工发生工伤应当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未续签合同继续用工,是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职工同样受到《工伤保险条例》保护,遭受职业伤害的,应当申请工伤认定,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事实劳动关系职工遭受职业伤害的,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没有续签,劳动者还在继续工作,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要求,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从第二月起支付每月二倍工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视作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若劳动者无过错情况下,用人单位属于违规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缓刑人员工作可以继续。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按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缓刑期间没有不良表现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
没有续签合同继续工作可以2倍工资么?
没有续签合同继续工作可以2倍工资: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合同即告终止,原有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即对双方当事人不发生效力,用人单位应重新与劳动者订立新的劳动合同,否则双方的权利义务即处于不确定状态,劳动合同终止后继续用工的,第一次的劳动合同关
2020.08.03 177
-
劳动合同到期后是否可以继续工作?
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没有续签,劳动者还在继续工作,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要求,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从第二月起支付每月二倍工资。 自用工之日起满一
2022-04-14 15,340 -
退休人员继续工作是否可以认定工伤
《工伤保险条例》中同样没有提到离退休人员继续工作是否可以认定工伤的问题。《条例》只是在14条和15条规定哪些情形可以认定工伤。同样是针对《工伤保险条例》出台的地方实施细则,规定也是各不相同。如北京市实
2022-01-24 15,340 -
工伤伤残是否要继续工作
可以停工留薪。 1、标准: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要求: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
2023-10-17 15,340 -
缓刑人员工作是否可以继续
缓刑期间可以继续参加工作。在刑法对缓刑的规定中,没有限制缓刑人员继续工作。《刑法》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
2022-03-11 15,340
-
01:04
不续签合同继续用工如何赔偿
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续签合同继续用工,应当向劳动者按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赔偿。换句话说,如果双方第一次签订了书面的劳动合同,在第一份书面合同期限届满之后,用人单位想要继续用工的话,应当与劳动者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的法
571 2022.04.25 -
00:59
未续签合同继续用工如何赔偿
公司未续签劳动合同,但是继续用工,应当向劳动者按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具体来说,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换句话说,这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不具有任何的免责理由。违反法律
4,535 2022.04.17 -
01:04
工作一年多没签合同可以赔偿吗
工作一年多,用人单位却没有和员工签订合同的话,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给予员工相应的赔偿。具体的赔偿数额,需要结合员工的工资水平状况以及签订的合同的状况来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用人单位就应当与劳
2,628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