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维修基金可以让二手房买家支付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买卖双方签署协议时遇到房屋维修基金是否应由买家支付时,通常的解决办法是经由买卖双方协商最终达成共识。一般会有四种处理方法: (1)房屋业主将房屋维修基金无偿顺延给客户。 (2)买卖双方经过协商客户与业主共同承担这笔费用,即客户支付原业主所缴纳房屋维修基金费用的50%。 (3)买卖双方经过协商按一定比例支付房屋维修基金费用。比例公式为(房屋产权年限-原业主所购房屋与出售房屋的时间差)/房屋产权年限。(注:一般房屋产权年限为70年) (4)房屋业主不同意将房屋维修基金无偿顺延给客户也不想按比例与客户分担这笔费用,那么购房者如购买该套房屋则需承担原业主当初购房时所交纳的这笔房屋维修基金费用。 买卖双方可以通过上述几种协商方法处理公共维修基金问题,不过通常情况下,公共维修基金一般都是业主无偿顺延给客户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购买没有缴过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房屋时,一定要先到房管部门查询其维修资金账户余额。查询时须携带产权人的身份证或房屋产权证。有些房屋在办理产权证时已经缴过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此情况下: (1)如果账户余额不足30%,那就需要按现行标准补缴这块费用后再过户; (2)如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账户余额为首缴标准的30%以上,办理产权过户时,维修资金同时过户。
-
买二手房要交维修基金吗
维修基金一般是不过户的,维修基金通常都是跟着房子走的,二手房交易一般不用考虑到维修基金的问题。但是有的卖家可能会想要收回维修基金的钱,从而要求买方在房款里加上一份维修基金,具体加不加买卖双方自行商议。
2020.04.06 531 -
买二手房维修基金要过户吗
买二手房维修基金一般需要过户。按照住建委规定,房屋维修基金实行“钱随房走”的原则,房屋转让时,账户里的余额资金也随之转移给房屋的新的产权所有人,业主需要与原房主持双方证件办理公共维修基金过户手续。
2020.08.31 512 -
房屋维修基金可以退吗
房屋维修基金可以退,但有条件。 房屋灭失的,按照以下规定返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一)房屋分户账中结余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返还业主; (二)售房单位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账面余额返还售房单位;售房单位不存在的,按照售房单位财务隶属关系,收缴同
2020.09.01 486
-
二手房房屋维修基金应由买家支付吗?
当买卖双方签署协议时遇到房屋维修基金是否应由买家支付时,通常的解决办法是经由买卖双方协商最终达成共识。一般会有四种处理方法: (1)房屋业主将房屋维修基金无偿顺延给客户。 (2)买卖双方经过协商客户与
2022-04-16 15,340 -
二手房房屋维修基金必须是买家支付吗
当买卖双方签署协议时遇到房屋维修基金是否应由买家支付时,通常的解决办法是经由买卖双方协商最终达成共识。一般会有四种处理方法: (1)房屋业主将房屋维修基金无偿顺延给客户。 (2)买卖双方经过协商客户与
2022-04-28 15,340 -
二手房房屋维修基金是买家支付的时候买家可以选择和卖家支付吗
当买卖双方签署协议时遇到房屋维修基金是否应由买家支付时,通常的解决办法是经由买卖双方协商最终达成共识。一般会有四种处理方法: (1)房屋业主将房屋维修基金无偿顺延给客户。 (2)买卖双方经过协商客户与
2022-04-11 15,340 -
二手房房屋维修基金是买家支付的时候买家可以选择和卖家支付吗?
当买卖双方签署协议时遇到房屋维修基金是否应由买家支付时,通常的解决办法是经由买卖双方协商最终达成共识。一般会有四种处理方法: (1)房屋业主将房屋维修基金无偿顺延给客户。 (2)买卖双方经过协商客户与
2022-04-17 15,340
-
01:10
不交房屋维修基金后果是什么不交房屋维修基金将可能无法办理房产证。第一、商品住宅的业主、非住宅的业主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为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至8%。第二、出售公有住房的,按照下
8,510 2022.04.15 -
01:17
买二手房可以过户吗正常情况下,二手房是可以办理过户手续的。如果房屋还存在银行抵押贷款,那么这种情况下办理过户手续就会相对复杂一点。一般来说,银行会要求贷款人提前将贷款偿还完毕,然后解除房屋的抵押,才可以顺利办理之后的过户手续。贷款偿还完毕之后,申请人向当地的
3,895 2022.10.23 -
01:15
购买二手房可以贷款吗二手房也可以贷款,但是要办理二手房贷款,购买方必须先审查自己是否具有贷款的资格,不符合条件的购买方就不能办理贷款了。以北京市为例,由于北京市实行严格的购房限制政策,一户居民只能购买一套房产。因此在北京,无论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如果购买方本身
13,92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