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销员工能获得补偿金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有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的,劳动合同终止。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六项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司改制,如果公司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员工有补偿。员工在公司工作每满一年的,可获得一个月工资的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可获得半个月的工资补偿。
公司破产员工能获得补偿,企业破产后,公司财产偿还的顺序是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清偿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以及普通债权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在法定条件下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
-
公司迁址员工不去能获得经济补偿金吗
公司要搬迁员工不去的不一定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如果公司搬离了现在所在城市的,则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员工没有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公司只是在本市内搬迁的,则员工不能获得经济补偿金。 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
2020.12.08 131 -
公司倒闭员工能获得多少经济补偿金
公司倒闭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020.04.03 124 -
公司倒闭员工能获得什么补偿
公司倒闭,员工该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员工在该公司工作每满一年的,补偿一个月的工资。不满半年的,补偿半月的工资;满半年不满一年的,补偿一月的工资。
2020.10.11 130
-
公司裁员员工能获得工伤补偿金吗
公司裁员,工伤职工经济补偿金与工伤补偿同时享有。 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公司经济性裁员,不能单方面解除五至十级工伤职工劳动合同。但经工伤职工本人同意,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2022-05-08 15,340 -
公司解散员工能获得经济补偿金吗?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
2022-03-28 15,340 -
公司搬迁员工能获得补偿吗
另外,《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规定:“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客观情况”是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主要包括:企业迁移、资产转移、
2021-06-21 15,340 -
公司破产员工能获得补偿吗?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各个职工因本人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和工资的不同,经济补偿也有所不同。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
2022-04-24 15,340
-
00:54
被辞退的员工如何获得赔偿金
被辞退的员工获得赔偿金,应当基于合法理由。若属于被用人单位违法辞退,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两倍经济补偿金。若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合法,员工不能获得赔偿金。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
4,123 2022.06.22 -
01:30
自建房能否获得补偿
自建房可以获得补偿,但是前提是自建房不属于违章建筑。能够获得补偿的自建房需要符合以下的条件:1、在建房时房主已经办理了合法的审批手续。2、房主持有宅基地使用权的证书。3、房主持有建筑规划许可证。符合上述条件的合法自建房,就可以获得以下的拆迁
901 2022.05.11 -
01:15
外嫁女能获得征地补偿吗
外嫁女不一定能够获得征地补偿。如果外嫁女的户籍仍在本村,同时本人依然在本村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话,就能够享受征地拆迁的补偿。具体来说,外嫁女要参与分配娘家村集体所取得的征地补偿,需要结合自身的户籍信息、日常生活和生产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3,49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