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院起诉转移财产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n《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第1条规定:n一、对下列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论处。(一)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二)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三)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四)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五)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n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法院起诉对方转移财产要以下证据:1、可以证明债务人财产转移的证据有证人的证言、银行的交易记录、视频音频资料、交易的单据等;2、只要是债务人在债权债务存在的期间内将自己的财产交给他人的,无论是低价还是无偿,只要存在逃避履行债务的可能的,就可以算作是债务人在进行财产转移。
法院起诉对方转移财产需要的证据如下:可以证明债务人财产转移的证据有证人的证言、银行的交易记录、视频音频资料、交易的单据等;债务人在债权债务存在的期间内将自己的财产交给他人的,无论是低价还是无偿,只要存在逃避履行债务的可能的,就算作是债务人在进行财产转移。
-
起诉前转移财产合法么
原则上公民是有处理属于自己的财产的合法权利的,但如果处理的财产是因涉嫌恶意逃避债务的,则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的。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的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导致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有权利去人民法院请求撤销
2021.03.29 224 -
起诉前转移财产算非法转移吗?
起诉前以合理价格转移财产给子女的,不算是非法转移;如果是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进行转让,并且具有恶意讨债的目的的,算是非法转移,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撤销。
2021.01.30 174 -
起诉后转移财产是否违法
起诉后转移财产不违法,首先法院未裁决之前其转移财产未违背禁止性规定,可能会对原告的权利有所侵害,故而法律设立诉前财产保全、先于执行,查封扣押等司法救济手段。 也就是说其转移财产法律定性上是不违法的。若判决后其转移财产可能会构成刑事上的“拒不
2020.10.20 322
-
法院起诉之前转移财产
你可以申请财产保全,或者提供证据证明对方恶意转移财产,这样可以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和主张转移行为无效。
2022-08-10 15,340 -
法院起诉对方转移财产要什么证据
法院起诉对方转移财产要以下证据:1、可以证明债务人财产转移的证据有证人的证言、银行的交易记录、视频音频资料、交易的单据等;2、只要是债务人在债权债务存在的期间内将自己的财产交给他人的,无论是低价还是无
2021-12-19 15,340 -
法院起诉前对转移财产有什么规定
在诉讼前转移财产犯法,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
2022-11-26 15,340 -
法院转移财产是什么罪
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第1条规定: 一、对下列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依照刑法第三百
2023-02-13 15,340
-
01:05
起诉前转移财产犯法吗原则上公民是有处理属于自己的财产的合法权利的,但如果处理的财产是因涉嫌恶意逃避债务的,则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的。 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的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导致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有权利去人民法院请求撤
4,720 2022.04.17 -
01:00
起诉离婚转移财产吗在起诉离婚的过程中,当然不建议当事人实施擅自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因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92条的规定,擅自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换句话说,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按照民法典的规定,实施了转移或者损
1,535 2022.04.15 -
00:55
离婚时财产怎么转移是合法的离婚时转移财产的行为属于合法行为的情况,主要是指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虽然转移的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已经得到了对方当事人的明确同意。换句话说,夫妻其中一方转移财产的行为,是基于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做出的;第二,转移的财产并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1,61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