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工资如何结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员工依法办理离职手续后,用人单位必须为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即离职证明),同时劳动者的工资、押金和经济补偿是必须结清。用人单位不得随意扣减或者拖欠,当事人可以在办理离职手续时要求结清。否则当事人可以去劳动局申诉或者举报用人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依法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无论是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还是转正之后解除,此时单位都需要给劳动者结清工资。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
劳动者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单位可以解除合同。
2020.06.21 154
-
劳动者依法解除合同工资怎么结算?
劳动者依法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一次性结清工资。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劳动者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合同。根据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劳
2022-03-03 15,340 -
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如何结清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前30日(试用期3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一次性结清劳动者的工资。拒不支付的,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2022-03-04 15,340 -
劳动合同三年如何解除劳动合同工资结算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便可辞职,应该不影响正常结算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
2022-03-15 15,340 -
劳动合同解除后如何结算工资?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依法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工资。无论是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还是转正之后解除,单位都需要给劳动者结清工资。
2021-10-19 15,340
-
01:35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补偿计算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补偿的计算方法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补偿标准为:按员工在本公司工作的年限,工作每满1年,则需要向员工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员工工作满6个月以上但未满1年的,则按照1年向员工支付补偿;对于工作不满六个月的员
3,829 2022.04.17 -
01:35
如何解除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关系方式,具体如下: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
1,949 2022.06.15 -
01:17
非法解除劳动合同认定
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认定标准为: 1、女职工处于怀孕期、产期、哺乳期时,用人单位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 2、劳动者在本单位患上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时,用人单位强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3、职工在本单位连续工作
3,93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