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轻伤赔偿对方谅解刑事案件会判缓刑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再支持伤残赔偿金及精神抚慰金,所以对于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案件赔偿医药费、交通费、营养费、护理费、误工费等基本损失。 3、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对方的损失,取得对方谅解的,属于认罪态度较好,可以酌定从轻处罚,根据案情有缓刑的可能性。 《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五十五条对附带民事诉讼作出判决,应当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应当赔偿的数额。 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等费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方不谅解能判缓刑,但需要符合法定的条件。人民法院是否判缓刑,是根据具体情节是否符合缓刑的法定条件决定的,与是否取得被害人的谅解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使受害人不谅解,但符合缓刑的法定条件,也可以依法判缓刑。
有谅解书还是有可能被判刑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 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而且从轻处罚并非法定从轻,而是酌情从轻,从轻的幅度还要结合犯罪手段、犯罪目的等综合考虑。 可见,法律只是规定了刑事和解可以作为嫌疑人从轻处罚的一个情节,但并未规定只要和解了,就能够免除刑罚。 “只有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才可以不起诉。
-
刑事案件不谅解还会判缓刑吗
能否判处缓刑,取决于犯罪人是否符合法定的缓刑条件,与是否取得被害人的谅解没有必然的联系,受害人的谅解只是判处缓刑时的一个参考而已。也就是说,即使受害人不谅解,如果犯罪人符合缓刑的法定条件,也可以依法判处缓刑。
2020.11.08 269 -
轻伤对方不谅解能自行判缓刑吗
轻伤对方不谅解,涉嫌故意伤害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调解不成,不能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书不能判缓刑。是否可以监外执行,还要看是否符合条件。
2020.06.20 238
-
轻伤对方没谅解会判缓刑吗?
轻伤对方不谅解可以判处缓刑。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轻微显著的,可以判处缓期执行。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2-07-03 15,340 -
刑事案件对方不谅解能判缓刑吗
是否判缓刑,法院会根据案件的情况做出裁定,不因没有获得谅解书加重处罚,如果法院认为可以缓刑也会宣告的。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
2022-03-12 15,340 -
刑事案件对方不谅解对方可以判缓刑吗
致人轻伤对方不谅解,在司法实践中不能判缓刑。《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
2022-05-11 15,340 -
轻伤致人轻伤积极赔偿对方谅解刑事案件判缓刑可能性有多大
1、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再支持伤残赔偿金及精神抚慰金,所以对于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案件赔偿医药费、交通费、营养费、护理费、误工费等基本损失。 3、犯罪嫌疑
2022-04-24 15,340
-
01:02
刑事案件中对方不谅解怎么办
在刑事案件中,取得被害人谅解,有助于在审判阶段减刑被告人的量刑,但对方不谅解,则无法发挥该作用。被告人案发后,对被害人积极进行赔偿,并认罪、悔罪的,依法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犯罪情节轻微,取得被害人谅解的,亦可以依法从宽处理,不需判
4,330 2022.05.11 -
00:55
拿到谅解书还会被判刑吗
拿到谅解书还会被判。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不代表国家机关不追究法律责任。但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但是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6,410 2022.05.11 -
00:48
被害人不谅解就判不了缓刑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被害人的谅解并不是适用缓刑的必要条件。适用缓刑的首要条件,是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其次,还需要满足四个实质条件:第一,犯罪情节较轻,因为犯罪情节不仅反映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大小,同时也反映犯罪
1,23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