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具离职证明的风险有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出具离职证明的风险: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更改,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失业保险待遇损失: 实务中,如果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出具离职证明,可能会造成劳动者无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故这种情况下,单位要承担赔偿责任; 自主创业、再就业优惠损失;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或者自主创业时,可以享受一定税收、财政等优惠政策; 未能就业的工资损失: 离职证明往往是新公司为了规避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证而承担连带责任风险要求劳动者提供的文件,一旦劳动者无法提供离职证明,可能会导致新公司不录用劳动者; 赔偿的途径有三种:一、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二、劳动者有权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协商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三、有权向劳动争议委员会提起赔偿之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借款时很多情况下借款人并未向出借人出具借条,这样就会给出借人收回借款造成法律上的障碍。 在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借款时,或者双方关系恶化、破裂后借款人拒绝偿还借款的情况下,借款人只能通过诉讼途径索要,但往往因为没有借条,不能提供当时借款的证据而败诉。
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为职工开具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的,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提出申诉,要求其出具证明。离职员工可向人力资源部申请填写并且签发离职证明。人力资源部出具的辞职证明仅可以证明入职日期、职位以及离职原因。
-
出生证明给别人有风险吗
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是个人乃至社会都关注的重点,要提供个人信息的时候谨防上当受骗。出生证明不仅是有宝宝的具体信息,上面还记载着孩子父母的姓名、住址、身份证编号等重要信息。借出去是有风险的。
2021.04.17 1,452 -
单位不出具辞职证明怎么办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用人单位未出具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要求单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2020.03.17 354 -
被动离职是不是不开具离职证明
劳动者被动离职的,单位也需要开具离职证明。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导致导致职工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要承担赔偿责任。
2020.11.27 230
-
离职要求公司出具离职证明员工是否有风险
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后,单位至少要给劳动者4张离职证明,劳动者去劳动局办理失业证需要一张,劳动者去社保局转移社保需要一张,劳动者去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提取手续或者转移手续需要一张,劳动者入职,需要向新
2022-07-19 15,340 -
不要离职证明的风险有哪些
不出具离职证明的风险:《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更改,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失业保险待遇损失:实务中
2022-03-29 15,340 -
不出具离职证明的风险有哪些,失业保险待遇损失损失的
不出具离职证明的风险:《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更改,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失业保险待遇损失:实务中
2022-03-29 15,340 -
离职员工要求公司出具多份离职证明是否有风险
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后,单位至少要给劳动者4张离职证明,劳动者去劳动局办理失业证需要一张,劳动者去社保局转移社保需要一张,劳动者去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提取手续或者转移手续需要一张,劳动者入职,需要向新
2022-06-25 15,340
-
00:50
被辞退有离职证明么
被辞退有离职证明。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为员工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如果单位拒不出具上述证明的,则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离职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明,是
6,014 2022.05.11 -
01:07
倒签合同有什么风险
倒签合同的风险如下: 法律方面的风险。一旦双方在合同还没签订的时候,产生纠纷之后会比较难以解决,这个时候合同的事前控制作用不能体现,导致法律风险较大。 管理方面风险。补签合同没有遵守合同管理规定,降低了合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使管理秩序不正常
1,299 2022.04.17 -
00:59
隐名股东的法律风险有什么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隐名股东和名义股东之间签订的代持股协议合法有效,除非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无效事由。但是,就算代持股协议合法有效,隐名股东的法律风险仍然存在,比如名义股东与隐名股东可能会就股权权属产生争议;名义股东未经
1,03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