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员工收取押金违法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用人单位收取押金违法,应当退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第八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收取押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由劳动监察责令限期退还本人,并按每人500——2000元标准处以罚款。《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企业收取员工押金不合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明确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和各种形式的风险担保金,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企业是不能向员工收取押金的。一些劳动者为了能够在单位中继续工作,往往会无奈接受单位交押金的要求。如果您有遇到被单位要求交纳押金的情况时,您是可以拒绝的。不管因为什么原因而与单位发生了劳动争议,您都可以选择劳动仲裁的方式来维权。
-
企业收取员工押金是否合理?
企业收取员工押金不合理,用人单位是不应收取任何费用的,若有的用人单位要求交押金,这是不合理的。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4条明确指出: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
2020.09.19 169 -
企业收取员工押金是否合理
企业收取员工押金的行为是违法的。《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4条也指出:“用人单
2020.12.18 176 -
企业收取员工风险抵押金是否合法
不管是以何种名义,单位都不能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也不能扣押劳动者的工资不按时发放,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劳动者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可以与单位协商维权,如果单位拒绝,那么劳动者就要及时申请劳动仲裁或采取其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0.07.07 437
-
企业向员工收取押金合法吗
收取押金的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的,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物)或抵押金(物)。对违反以上规定的,
2022-03-20 15,340 -
收取员工押金违法吗?
公司收取员工押金违法。 《劳动合同法》 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
2022-04-18 15,340 -
企业向员工收取保证金违法吗
根据你所陈述的基本事实,结合国家法律及法规,本律师答复如下:《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不能向劳动者收取任何押金、保证金等,因而冠忠公司向员工收取保证金的行为违法。你们可以向区劳动局投诉,要求劳动局责令
2022-03-13 15,340 -
对于违法收取员工押金、违法收取企业经营行为,有哪些禁止性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和第把十四条分别规定了禁止收取员工押金和违法收取押金的法律责任。但是还有一些特殊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后,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按照劳动者资源的原则可以向劳动
2022-01-09 15,340
-
01:07
学校收取学生押金是否合法学校收取学生押金不合法。押金实质是一种担保,是一方当事人将一定费用,存放在对方处保证自己的行为,不会对对方利益造成损害,如果造成损害的可以以此费用据实支付或另行赔偿。在双方法律关系不存在且无其他纠纷后,则押金应予以退还。在违约时将会被扣除。
7,515 2022.05.11 -
00:59
企业怎样合法辞退员工企业合法辞退员工方法:预告性辞退,过失性辞退。预告性辞退是指企业在辞退职工时,按照法律的规定提前30天通知职工或支付代替通知金的方式辞退职工的行为。过失性辞退是指企业在劳动者有过错的情况下,无须提前30天通知,而即刻辞退职工的行为。任何解雇
911 2022.05.24 -
01:18
企业裁员如何赔偿员工公司要裁员,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最高不得超过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
1,068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