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不能认定为当事人该承担什么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条驾驶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收缴,强制报废。对驾驶前款所列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驾驶人,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对驾驶前款所列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驾驶人,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认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主要看当事人的行为与事故发生之间有无因果关系;该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即原因力的大小;以及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但是报废车还是会被扣留,公安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六条第一项规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如果车主驾驶报废车发生交通事故,因对方违反交通违章规则,造成事故伤亡,使用报废车车主可以向法院上诉,要求进行赔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的情形: 1、在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违反信号灯控制通行的; 2、逆向行驶与对向来车发生交通事故; 3、未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追尾碰撞前车; 4、倒车或溜车时与其他车辆发生碰刮; 5、机动车变更车道与正常行驶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 6、机动车超越前方正在正常转弯、掉头或超车的车辆; 7、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刮撞正常行驶的非机动车; 8、机动车违反装载规定,因货物超长、超宽、超高造成交通事故; 9、机动车因装载的货物遗洒、飘散导致交通事故; 10、开关车门时造成交通事故
-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情形是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的情形有: 1、在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违反信号灯控制通行的; 2、逆向行驶与对向来车发生交通事故; 3、未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追尾碰撞前车; 4、倒车或溜车时与其他车辆发生碰刮; 5、机动车变更车道与正
2020.12.24 202 -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该怎么办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3日内,向上一级交警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
2020.01.09 177
-
交通事故当事人不能认定为当事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条驾驶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收缴,强制报废。对驾驶前款所列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驾驶人,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对驾驶前款所列
2022-04-17 15,340 -
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不能认定为当事人应承担哪些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条驾驶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收缴,强制报废。对驾驶前款所列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驾驶人,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对驾驶前款所列
2022-04-11 15,340 -
驾驶报废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不能认定为当事人该承担什么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条驾驶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收缴,强制报废。对驾驶前款所列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驾驶人,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对驾驶前款所列
2022-02-07 15,340 -
驾驶报废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不能认定为当事人应承担什么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条驾驶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收缴,强制报废。对驾驶前款所列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驾驶人,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对驾驶前款所列
2022-04-09 15,340
-
01:22
交通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认定
交通事故发生后责任的认定如下: 1、一方当事人主观上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应当负全部违法责任;各方当事人均无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行为,属于意外交通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由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行为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的严重
1,167 2022.04.17 -
01:36
交通事故责任按什么比例承担
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的比例如下: 负全部责任的,需要承担全部的损失; 负主要责任的,承担损失的60%到80%; 负同等责任的,各自承担一半损失; 负次要责任的,承担损失的20%到40%; 若交通事故责任者超过三个人的话,那么他们承担的损害赔偿责
2,747 2022.04.17 -
01:21
不服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怎么办
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报警的话,交警部门都会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当事人可以根据责任认定书请求对方赔偿。但是,如果当事人不服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为交警存在乱判责任、甚至徇私枉法的行为,就可以选择申诉或者投诉的方式,实现权利的救济
4,57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