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精选问答 > 不当得利的概念?如何以不当得利的案由追回财产?

不当得利的概念?如何以不当得利的案由追回财产?

2019-08-02 08:11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山西在线咨询顾问团

2019-08-02回复

不当得利,指没有法律上的根据而取得利益,致使他人受到损失。即当事人间的利益变动没有法律上的依据,且一方当事人取得利益是建立在他人受到损失的基础上。不当得利可能因受益人的行为引起,也可以因受损人或第三人的行为引起,甚至还可能由自然事实引起。民法规定不当得利的目的仅在于消除没有法律上的原因而产生的当事人间利益不当变动的事实状态,而并不表明对不当得利人行为的非难。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一般有四项。 (1)受到财产上的利益; (2)致使他人受到损害; (3)受损人的损失应与受益人的受益具有因果关系; (4)无法律上的根据。  不当得利作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在受益人与受损人之间发生不当得利返还债权债务关系。如果受益人的利益超过了受损者的损失,受益人只在损失的限度内,负返还义务;如果受益人的利益较受损者损失小,受益人也只于受益的限度内负返还义务,但受益人主观上为恶意的,受损者得请求损害赔偿。受益人的返还范围因其善意或者恶意而有不同,包括三种情况: (一)善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  善意受益人指于受益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善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的范围以现存利益为限,现存利益的确定时期为受益人受利益返还请求之时,于此时非现有的利益,免负返还义务。受益人的返还义务以原物为主,当原物依性质或其他事情,如消费、消耗、出卖、被盗、遗失等不能返还时,于现存利益范围内受益人应偿还价额。以下几种情形都属于现存利益:(1)原物以及利用原物(物或权利)衍生出的其他利益存在,如法定孳息。在某些情况下,无全部返还义务;(2)受益人取得的利益经消费不存在,但受益人因消费不当取得的他人利益而使自己节省的消费支出;(3)受益人取得利益原形不存在,但受益人因之取得的对第三人损害赔偿请求权、保险金请求权、对价请求权等代偿利益。 (二)恶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  恶意受益人是指明知无法律的原因而取得利益的受益人。受让人于受领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其后知晓的,自知晓之日起,成为恶意受益人。恶意受益人负担较善意受让人严厉的返还义务,应当返还其当初所受的一切利益、本于该利益所生的利益以及当初所受利益的利息。若恶意受领的利益不存在,不论其不存在的原因如何,受益人都应当如数偿还,不得主张因利益不存在而免除返还义务。恶意受益人为取得、保存增加该利益所支出的必要费用,允许其向权利人主张偿还或从返还额中扣除;恶意受益人支出的有益费用,只能在现存的增加额限度内要求返还,或予以扣除。 (三)第三人的返还义务  不当得利受领人将其所受领的标的物无偿让与第三人,则于受领人因此免除返还义务的限度内,第三人对损失者负返还责任。第三人的返还损失义务成立要件为:(1)受领人为无偿让与。(2)受领物为受领人应返还的物,不限于原物,原物孳息、代偿物亦包括在内。(3)受领人因无偿让与而免除返还义务。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一)一方获得利益; (二)他方利益受损; (三)一方获得利益与他方利益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 (四)获得利益及利益受损均无法律根据。

孙二军律师

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

不当得利指的概念是没有法律依据损害他人所获得的利益。受益人为恶意,返还范围限于获得利益和损失利益较大;受益人先善意,后恶意,返还范围限于恶意开始时存在利益。恶意受益人将利益无偿转让给第三人,恶意受益人返还义务不受影响。恶意不当得利人应返还利益,即使利益不存在,恶意得利人不当得利返还义务也不受影响。

律师普法更多>>
  • 不当得利的概念和特征
    不当得利的概念和特征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 不当得利有如下特征: 一、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 二、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三、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

    2021.01.23 182
  • 不当得利的概念及特征
    不当得利的概念及特征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 不当得利有如下特征: 一、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 二、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三、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

    2021.01.21 292
  • 不当得利概念是什么
    不当得利概念是什么

    不当得利的概念: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依据,损害他人而获得利益。不当得利的法律事实发生后,不当得利人与利益所有人之间存在权利义务关系,即利益所有人有权要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当得利,不当得利人有义务返还。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

    2022.04.14 434
专业问答更多>>
  •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

    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受害人为债权人:如甲给乙2000元委托乙买2斤好茶。第三人行为不当得利,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乙花1600买了丙的2斤确

    2022-03-15 15,340
  • 不当得利可否追回?

    追回不当得利有期限。根据《民法通则》,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在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以及当事人之日

    2021-11-19 15,340
  • 不当得利怎么追回

    搜集对方财产线索,申请法院查封,主张对方还款即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章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第九十二条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

    2022-03-19 15,340
  • 民法典中如何追回不当得利

    追回不当得利有期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在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以及当事人之日起

    2021-12-04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01:02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通常是3年。对于不当得利请求返还的请求权,大多数情况下,适用普通诉讼的时效期间,即适用民法典中的普通诉讼时效。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是从一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属于不当得利以及知道

    3,577 2022.12.11
  • 不当得利多少金额可以立案 01:20
    不当得利多少金额可以立案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的利益。利益所有人有权要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的利益,不当得利人有义务返还。利益所有人与不当得利人之间产生的是一种债的关系。法律上没有对不当得利的立案金额作出明确规定,只要出现不当利益,无论金额大小

    3,141 2021.03.24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