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诉讼法对不同诉讼的二审期限是如何规定的,有哪些法律依据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我国三大诉讼法对不同诉讼的二审期限规定是不同的。 2、法律依据:(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2)《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的审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3)《行政诉讼法》第八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事诉讼二审的期限一般为三个月;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可以延长,此时就不一定需要多长时间了,延长需要由本院院长批准。 如果是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我国民事诉讼法审理期限是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审限是指哪些期间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审限: 1、第一审审限: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简易程序审限: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应当在
2020.10.10 115 -
民事诉讼延期审理的法律依据是哪些?
民事诉讼延期审理的法律依据: 1、必须出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 2、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 3、法院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 4、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2020.04.09 102
-
我国三大诉讼法对不同诉讼的二审期限规定不同,该怎
我国三大诉讼法对不同诉讼的二审期限规定是不同的。(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
2022-05-02 15,340 -
我国三大诉讼法对不同诉讼的二审期限规定不同,该怎么
我国三大诉讼法对不同诉讼的二审期限规定是不同的。(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
2022-04-12 15,340 -
我国三大诉讼法对不同诉讼的二审期限规定不同,该怎样进
我国三大诉讼法对不同诉讼的二审期限规定是不同的。(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
2022-05-09 15,340 -
我国三大诉讼法对不同诉讼的二审期限规定不同,该怎么进行民事审理
我国三大诉讼法对不同诉讼的二审期限规定是不同的。(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
2022-03-22 15,340
-
00:55
欠款诉讼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欠款诉讼期限的具体规定,可以概括为下面几点: 第一,欠款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但是起算点各不一样; 第二,如果欠条上载明了还款日期,诉讼时效从还款日期届满的次日起开始计算; 第三,如果欠条上没有载明还款日期,债权人可以随时向债务人主张债务;如果
1,729 2022.05.11 -
00:55
诉讼离婚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诉讼离婚的法定情形具体如下: 1、夫妻一方重婚或与他人同居的; 2、一方有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一方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这里所指的并非一般的赌博、吸毒行为,而必须是达到已成恶习且屡教不改的地步;除了明确列举的赌
685 2022.10.08 -
01:04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定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定如下: 1、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复议机关收到申请书,超过两个月不
3,47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