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地受伤不能缴保险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先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认定完后再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要求赔偿。具体赔偿项目可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工资、伙食补助费、交通费、营养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只有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才能得到。买了工伤保险由保险赔付,没买的话由公司全额赔付。 申请方式: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职工遭受工伤事故伤害,单位不报工伤的,员工及其近亲属可以申请工伤认定。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法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
在工地受伤能不能报医保
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要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报,如果公司不申请,你方可在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 2、如果经过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2020.12.12 984 -
不缴纳工伤保险怎么办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
2020.12.09 169 -
工伤保险在外地怎么办
工伤保险在外地的处理是:未在单位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的,可以在生产经营地参加工伤保险;在生产经营地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并按照生产经营地的规定依法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2020.05.24 133
-
在工地上受伤的保险怎么办
用人单位应当在职工发生事故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通知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及其参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并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
2022-04-12 15,340 -
在工地受伤了,没有打工合同,工伤,没有缴保险,怎么办?
先申请工伤认定,认定完后再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要求赔偿。 买了工伤保险由保险赔付,没买的话由公司全额赔付。 没有合同搜集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工资单,工作服,证人证言,录音等 公司没在一个
2022-02-17 15,340 -
补缴工伤保险后能不能享受工伤待遇
有关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补缴工伤保险费后可享部分工伤待遇。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支付新
2022-06-30 15,340 -
在工地上受伤没有保险怎么办
要及时申请工伤认定,认定后做伤残等级鉴定,根据鉴定等级计算工伤待遇。 工伤赔偿包括:工伤医疗费、停工留薪期间工资、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有伤残的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如辞职的还有一次性就业和医疗补助金
2022-01-18 15,340
-
01:09
在工地上受了工伤公司不处理怎么办
在工地上受了工伤公司不处理,员工维权程序如下: 1、根据鉴定的标准计算出赔偿数额。如果单位为职工投了工伤保险,就直接由国家工商保险机构依据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如果单位没有为职工投工伤保险,那么就根据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的相
880 2022.06.01 -
01:25
工地受伤赔偿不合理怎么办
如果是因工受伤,且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工伤员工直接由该单位向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即可,被认定为工伤后即可享受工伤赔偿。如果说当事人是没有承包资质的施工单位下的劳动者,则应该要求将工程违法分包出去的有资质的用工单位承担责任。如果涉及相
851 2022.05.13 -
01:08
工地受了工伤公司不处理怎么办
劳动者受工伤后用人单位不赔偿或者少赔偿,劳动者需要在一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一般会在60日内得到工伤认定结果。得到工伤认定结果之后,劳动者可以选择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商定赔偿范围,争取合法权益;若协商不了,可以选择当地仲裁机构
667 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