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合同期间解除合同怎么赔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劳动合同期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没有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赔偿金(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工资)。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哺乳期,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解除劳动合同,单位解除的违法,如果女职工要求解除的则允许。哺乳期工资应当正常发放,单位不得克扣、不得降低。
解除合同的除斥期间是指解除合同的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合同解除权,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解除权的消灭。 除斥期间一般是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者延长。
-
民法律法规规定合同时效期间届满解除合同吗
不用解除。因为合同履行期限已经届满,合同就会自动解除,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就会终止,不再具有约束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
2021.02.24 116 -
无定期合同解除怎么赔偿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与其它劳动合同只是期限上有所不同,在其它方面仍应适用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1、用人单位依法解除或用人单位无过错、劳动者主动要求解除。这种情况下,是没有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 2、劳动者因为用人单位过错要求解除、协商一致解除、
2020.05.18 275 -
合同期被解除合同怎么赔偿
合同期被解除合同如果没有正当理由的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赔偿。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计算。 合同纠纷起诉流程如下: 1、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提交起诉状和证据财产; 2、由法院决定是否受理;
2023.04.29 129
-
法律规定哺乳期解除合同怎么赔偿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可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承担双倍经济补偿,当然也可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请求双倍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
2022-05-14 15,340 -
长期合同解除法律怎么赔偿
符合确定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规定,要求支付经济赔偿金,一年算两个月工资,十年应该赔20个月。可以要求双倍经济补偿金,相当于20个月工资金额的经济补偿金,另外社保没有依法购买的,还可以要求补缴。
2022-08-20 15,340 -
2022年法律规定哺乳期解除合同怎么赔偿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可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承担双倍经济补偿,当然也可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请求双倍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
2022-11-21 15,340 -
法律规定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1、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
2022-07-18 15,340
-
01:03
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之后,合同的相关问题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的有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合同解除的方式,包括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解除权行使的期限、合同解除的程序以及行使解除权的法律后果等。法律规
1,934 2022.04.17 -
00:55
合同期未满公司解除合同怎么赔偿
合同期未满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应当按照补偿标准的双倍向劳动者赔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
1,587 2022.04.17 -
01:39
产假期间劳动合同解除了怎么赔偿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以下情形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
1,52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