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的房子离婚孩子怎么判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孩子的判决: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子女已满两周岁的,如果夫妻双方不能就抚养权的归属问题达成一致意见,那么法院会将其判给最有利于子女成长的一方。房子的判决:夫妻共同房产由双方协议分割,协议不成的,由法院依法判决,如果房子是一方的个人房产,依法不予分割,离婚时仍归个人所有。
离婚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对房产作不同的处理:一、子女结婚前,父母为子女购置房屋或者为子女购房部分出资,该房屋或出资应当认定为父母为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与子女结婚之后的配偶无关。这种情况下该房屋或出资属于子女一方的婚前财产,不参与离婚时的共同财产分割。但是,如果子女结婚前,父母为子女购房或部分出资时明确表示该房屋或出资是给子女及其配偶双方的,则视为父母对子女及其配偶双方的赠与,该房屋或出资即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要作为共同财产予以分割。二、子女结婚后,父母为子女购置房屋或者为子女购房部分出资,该房屋或出资应当认定为父母对子女及其配偶双方的赠与,在子女离婚时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但是,如果子女结婚后,父母在为子女购置房屋或者为子女购房部分出资时明确表示该房屋或出资是赠与一方的,那么,该房屋或出资应当认定为被赠与方一方的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
离婚房子和孩子怎么判
离婚时,房子和孩子可以这样判:1、人民法院会考虑房子的具体情况,然后再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2、孩子是未满2周岁的,会直接判给母亲,已满2周岁的孩子,会考虑父母双方的具体情况,看谁的情况更适合孩子的成长,孩子就判给
2022.04.16 1,556 -
给孩子买的房子离婚怎么处理
离婚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对房产作不同的处理: 一、子女结婚前,父母为子女购置房屋或者为子女购房部分出资,该房屋或出资应当认定为父母为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与子女结婚之后的配偶无关。这种情况下该房屋或出资属于子女一方的婚前财产,不参与离婚时的共同
2021.02.09 144 -
父母给孩子买房离婚怎么判
1、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个人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因此如果父母没有明确表示赠与双方,那么房子属于个人财产,不分割。 2、如果是父母为子女婚后买房,房屋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要看是否
2021.02.06 86
-
离婚了房子孩子孩子怎么判
离婚的时候,孩子的分割主要看年龄以及父母双方的条件来分割孩子抚养权的。如果孩子两周岁内,那么归女方的可能性较大,两个孩子的话一般分割是父母一人抚养一个,成年的孩子则可以自由选择跟父母其中一方。如果孩子
2022-04-27 15,340 -
房子离婚孩子怎么判?
离婚的时候,孩子归谁抚养照看主要看年龄以及父母双方的条件来分割孩子抚养权的。如果孩子两周岁内,那么归女方的可能性较大,两个孩子的话一般是父母一人抚养一个,成年的孩子则可以自由选择跟父母其中一方。如果孩
2022-04-03 15,340 -
离婚房子孩子怎么判
离婚时共有财产、债务一般平分,个人财产、债务归个人。 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两周岁法院将根据双方实际条件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原则确定孩子归属,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方抚养子
2022-01-19 15,340 -
给孩子买的房子离婚怎么办
离婚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对房产作不同的处理。 一、子女结婚前,父母为子女购置房屋或者为子女购房部分出资,该房屋或出资应当认定为父母为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与子女结婚之后的配偶无关。这种情况下该房屋或出资属
2022-03-29 15,340
-
01:14
离婚孩子房子怎么判对于离婚时孩子抚养权归属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1、对于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但是如果女方有严重疾病、有抚养能力但不尽抚养义务的或者其他原因而不能抚养孩子的,可以由父亲抚养;2、父母双方协商一致,让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亲生活的,父亲
1,051 2022.04.17 -
01:06
婚前买房子离婚怎么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婚前的房屋在离婚时如何分割,以及能否分割要看购房的出资。如果是一方在婚前以全款出资的方式购买房屋,且登记在其自己名下的,该房屋属于其婚前个人财产,在离婚时不予分割。如果是夫妻一方在婚前只支付首付款
1,055 2022.04.17 -
01:06
父母买的房子离婚怎么判定父母买的房子离婚这样判定:1、子女结婚前,父母为子女购置房屋或者为子女购房部分出资,该房屋或出资应当认定为父母为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与子女结婚之后的配偶无关;2、子女结婚后,父母为子女购置房屋或者为子女购房部分出资,该房屋或出资应当认定为父
1,61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