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刑法条文的内容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职务侵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法律的规定处罚。
对于职务侵权行为,我国法律中作出了如下相关规定: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后,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可以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追偿。
-
刑法职务侵占罪的定罪标准有哪些
法定刑期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期限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侵占本单位财产,犯罪数额达到大数额起点1万元的,可以在三个月至六个月有期徒刑期限内确定量刑起点。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犯罪数额每增加1800元,可增加一个月的刑期,确
2022.04.14 192 -
认定职务侵占罪的条件有哪些?
认定职务侵占罪的条件如下: 1、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 2、犯罪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3、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产,数额较大的行为; 4、主观上是直接故意的
2022.04.13 372 -
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条件有哪些
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条件需要满足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四个要件。1、在客体方面,是指企业、公司、单位的财务的所有权,包括有体物和无体物。2、在客观方面,是指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将所在企业、公司、单位的财务非法据为己有,且数额较大的行为。3、在主体方面,
2022.04.12 561
-
职务侵占罪法律条文的内容包括哪些
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2-07-01 15,340 -
职务侵占罪的刑法有哪些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定义、量刑】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
2021-06-20 15,340 -
什么是职务侵占罪?侵占罪有哪些内容?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2021-06-19 15,340 -
职务侵占罪量刑细则有哪些内容
2017年最新修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 1.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
2021-06-20 15,340
-
01:30
职务侵占罪量刑标准有哪些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如下:1、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依据《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
1,145 2022.04.17 -
01:32
职务侵占罪立案有哪些要求首先不是所有的职务侵占行为都能达到立案标准的,必须是要符合对应的条件才可以立案,尤其和职务侵占的数额大小有关;具体立案要求有:公司或者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捷,将本公司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涉及占有金额较大的,会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
768 2022.04.17 -
01:00
职务侵占罪立案条件关于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根据《刑法》第271条规定,构成本罪必须是侵占“数额较大”。这里的“数额较大”,根据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1款规定,是指数额在1
1,53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