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致人死亡如何处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抢劫杀人案怎么判刑,实际生活中,有些行为人在实施抢劫行为中又故意杀害他人的,对于这类抢劫杀人的案件的定罪处罚要视具体情况: (一)先杀人后拿取财物的案件,即事先只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而无抢劫他人财物的目的。杀人以后,见财起意又将被害人财物拿走的案件。应以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定罪处罚。 (二)在实施抢劫财物过程中先杀人后劫物的案件,即在抢劫财物过程中,先将财物的所有人、经管人杀死,剥夺其反抗能力,当场劫走其财物,杀人是劫走财物的必要手段的案件。虽杀人在先,劫取财物在后,但都发生在抢劫过程中,而且杀人是劫取购物的必要手段。因此,应定抢劫罪。 (三)抢劫以后又杀人的案件,即抢劫财物后,为了保护赃物、抗拒逮捕、毁灭罪证,当场又杀人的,或者为杀人灭口而杀死被害人的案件。杀人灭口行为,与抢劫没有内在联系,因此是两个独立的犯罪,应分别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两罪并罚。至于抢劫后为了护赃等而当场使用暴力杀人的,应视为抢劫行为的继续,仍只能定为抢劫罪,为护赃而当场行凶杀人,可作为从重处罚情节。根据上述分析,对于抢劫杀人案件的定性要把握两条界限:第一是杀人是否发生在抢劫财物过程中,第二是杀人是否是抢劫财物的必要手段,是否与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之间存在目的与手段的内在联系。如果杀人行为发生在抢劫过程中,而且是抢劫财物的必要手段,应定抢劫罪;如果杀人行为发生在抢劫财物过程之外,或者虽与抢劫财物过程有联系,但与抢劫财物无内在联系,应定故意杀人罪。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抢劫致人死亡的处罚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并致人死亡的,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抢劫致人死亡属于抢劫罪的加重情节。
-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如何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抢劫致人重伤死亡,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属于抢劫罪的加重处罚情形。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2020.10.10 147 -
抢劫致人死亡怎么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抢劫致人重伤死亡,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属于抢劫罪的加重处罚情形。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2020.03.23 116
-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如何处罚抢劫死亡罪的判
这里所说的致人重伤、死亡,是指行为人在抢劫过程中,因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而直接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其特征在于: 1、客观上出现了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结果; 2、这种重伤、死亡的结果是由抢劫的暴力或者
2022-05-25 15,340 -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如何处罚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应该如何处罚呢下面找法根据法律相关规定,整理以下内容希望对网友有所帮助:抢劫致人死亡的处罚与法律相关规定: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
2022-04-09 15,340 -
抢劫致人死亡如何处理?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根据罪行轻重,量刑幅度很大,一般来说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2022-05-11 15,340 -
抢劫罪致人重伤死亡如何处罚?
这里所说的致人重伤、死亡,是指行为人在抢劫过程中,因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而直接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其特征在于: 1、客观上出现了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结果; 2、这种重伤、死亡的结果是由抢劫的暴力或者
2022-05-25 15,340
-
01:09
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相比,两者都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不同之处在于过失致人死亡的场合,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导致
877 2022.04.17 -
00:55
抢劫致人死亡的定什么罪
根据我国刑法,抢劫致人死亡仍然定抢劫罪。首先,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在构成基本犯罪要件的基础上,抢劫罪还有其他的加重情节。具体包括:抢劫致人死亡的、抢劫银
4,342 2022.04.17 -
00:58
非法行医致人死亡如何处罚
非法行医致人死亡,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如果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情节严重的话,就构成了非法行医罪。本罪的基本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1,93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