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生育保险怎么报销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二胎可以报销,并且和一胎的报销标准一样;而不符合计划生育的二胎是不可以报销的。 一、二胎生育险报销流程如下: 1、生育生活津贴 在生育或终止妊娠后90日内由生育职工本人或其书面委托人持规定材料到生育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申领。 2、产前检查费 由职工个人全额垫付,在生育或终止妊娠后90日内由生育职工本人或其书面委托人持规定材料到生育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申领。 二、生育保险基金以生育津贴形式对单位予以补偿。女职工妊娠7个月以上顺产分娩或妊娠不足7个月早产的,享受3个月的生育津贴。难产及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妊娠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流产、引产的,享受1个半月的生育津贴,妊娠3个月以内因病理原因流产的,享受1个月的生育津贴。生育津贴以女职工产前或计划生育手术前12个月的生育保险月平均缴费工资为计发基数。生育营养补贴与围产保健补贴,凡符合享受国家规定90天以上产假的生育女职工可享受生育营养补贴300元、围产保健补贴700元。 三、一次性生育补贴。原在单位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失业后,在领取2400元、难产和多胞胎生育4000元,对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其配偶未列入生育保险范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第一胎时,可享受50%的一次性生育补贴。生育津贴补偿到单位,参保女职工产假期间本人基本工资、奖金及福利费由单位照发。计划生育手术费,包括计划生育需要,实施放置复通手术所发生的费用,列入生育保险基金结付范围。
-
二胎生育保险报销标准
只要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有“准生证”的,费用都可以报销,报销标准都一样。 根据现行生育保险政策,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女职工,在分娩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时,只要用人单位已为其参加生育保险且连续不间断正常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满10个月,就可以报销生
2020.10.24 306 -
生育保险二胎能报销吗
二胎能报销生育保险。女职工或者女职工所在的单位可以在职工生育后及时携带计划生育证明、婴儿的出生证明等材料,到当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销,领取生育津贴和报销生育医疗费用。
2020.02.27 187 -
二胎生育保险报销多少
二胎是可以报销生育险的,报销流程和第一胎是一样的。报销的第一批生产检查费:孩子的出生、收据、生产检查等文件,以及报销标准1400元。第二次住院费用报销:看医院的水平,一般三级医院的报销 3000,剖腹产 4400,在医院用社保卡直接结算,只
2020.11.15 613
-
二胎生育保险报销二胎生育报销的条件
一.一般规定女职工在生育或流产后,由本人或所在企业持有当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生育婴儿.死亡或流产证明,到当地社保经办单位办理手续,领取生育津贴和报销生育医疗费用。二.广东省规定员工享受生
2021-10-22 15,340 -
二胎生育保险怎么报销
生育保险报销条件二胎是怎么样的呢?具体如下:生育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在职工产后或手术后 18个月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申办时应填报《职工生育待遇申领表》,并提供以下资料: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核发的
2022-04-18 15,340 -
生育保险二胎怎么报销
生育保险报销条件二胎是怎么样的呢?具体如下:生育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在职工产后或手术后 18个月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申办时应填报《职工生育待遇申领表》,并提供以下资料: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核发的
2022-04-16 15,340 -
生育保险二胎报销
只要符合当地生育保险政策规定,同时又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且取得了《批准再生育一个孩子生育证》,生二胎也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 具备两个条件 (一)用人单位为职工累计缴费满1年以上,并且继续为其缴费
2022-05-08 15,340
-
00:56
社保的生育险怎么报销
社保的生育险的报销如下:生育保险报销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照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12个月,除以365天后,按不同情形分别计算生育津贴: 1、妊娠满7个月生产的乘以98日; 2、妊娠满4个月不满7个月生产或
5,758 2022.05.11 -
01:13
单亲妈妈怎么报销生育保险
单亲妈妈报销生育保险的流程如下: 1、单亲妈妈怀孕、流产或者计划生育手术之前,需要由用人单位或街道、镇劳动保障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携带好生育险申报材料,到区社会劳动保险处的生育保险窗口进行申报; 2、工作人员在受理且核准之后,则签发医疗证;
7,307 2022.04.17 -
00:55
男职工生育保险怎么报销流程
男职工生育保险的报销流程如下: 1、妻子需要去街道社区开具无就业的证明; 2、去社保机构领取申请表填写,同时社保机构会一次性告知当事人所要带的材料,比如准生证,结婚证,出生证明,出院小结,医疗清单,身份证,妻子失业证明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
7,02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