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减免契税有哪些优惠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拆迁可享受什么契税退税优惠政策如下:市民对因拆迁而享受契税优惠政策都有所了解,但是在办理程序和办理时限上还存在一定的盲区。6月24日,地税部门提示,契税退税切勿超过3年期限。据了解,被拆迁的市民在获得拆迁补偿之后购买商品房的,应于办理新购房屋产权证明前,即缴纳契税前,先行办理契税免税手续,这样就可以直接享受优惠政策,免予缴纳部分或者全部契税。而不少市民在缴纳完新购房屋的契税后又到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手续,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契税的退税时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51条的规定: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缴税时间超过3年的,不再予以办理退税。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应交税规模包含:土地使用权出售、赠与和交流,房子买卖,房子赠与,房子交流等。 根据规则,以现行契税政策,自己采购住所实施不同化税率。当自己采购通常住所,且该住所为家庭仅有住所的,所购通常商品住所户型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契税依照1%履行;户型面积在90平方米到144平方米的,税率折半征收,即实践税率为2%;所购住所户型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上的,契税税率依照4%征收。采购非通常住所、二套及以上住所,以及商业出资性房产,均依照4%的税率纳税。
-
购房契税优惠有哪些购房契税优惠人群
购房契税有特殊减免人群。因不可抗力灭失住房重新购房的减征或者免征;购买首套房的免征;城镇职工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的免征;承受土地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和军事设施的免征;夫妻变更房屋权属的免征;法定继承人继承房屋权属的免征。
2021.05.01 170 -
拆迁契税减免政策
答:依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实施的房屋拆迁,被拆迁的单位或个人与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之后重新承受房屋,适用以下优惠政策。1.被拆迁房屋的个人依照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取得货币补偿,重新购置一处房屋的(即货币补偿安置),购房成交价款中未超出拆
2020.01.26 785 -
拆迁户契税减免政策
依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实施的房屋拆迁,被拆迁的单位或个人与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之后重新承受房屋,适用以下优惠政策。 1.被拆迁房屋的个人依照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取得货币补偿,重新购置一处房屋的(即货币补偿安置),购房成交价款中未超出拆迁
2022.11.07 935
-
2015房产契税政策优惠契税减免
2015房产契税政策优惠契税减免江西、湖北、河北、市:南昌、海口、铜陵家庭唯一普通商品住房,契税减半;90平方米及以下且家庭唯一普通住宅,契税按1%税率征收。江苏、福建天津:首套房90平方米以下,缴纳
2022-02-28 15,340 -
拆迁后契税优惠政策
拆迁可享受什么契税退税优惠政策如下:市民对因拆迁而享受契税优惠政策都有所了解,但是在办理程序和办理时限上还存在一定的盲区。6月24日,地税部门提示,契税退税切勿超过3年期限。据了解,被拆迁的市民在获得
2022-04-01 15,340 -
契税优惠有哪些
契税是指不动产(土地、房屋)产权发生转移变动时,就当事人所订契约按产价的一定比例向新业主(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次性税收。 契税优惠有哪些具体内容如下: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事单位承受土
2022-10-14 15,340 -
房屋拆迁契税减免的标准有哪些?
货币补偿是通过不同的法定依据由专业的评估机构对被拆迁房屋进行专业的估价,生成有据可循的多元组成的补偿金额。以下介绍三种法定评估依据: 市场评估价: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是由符合规定的专业估价
2023-03-29 15,340
-
00:53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有哪些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1、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企业所得税上可以减按百分之十五的税率;2、如果建设在深圳经济特区或者国内其他特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还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就是第一年和第二年是免征企
10,205 2022.04.17 -
00:58
2021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还有吗2021年关于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几条:1、在规定时间内,针对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一百万的部分,计算方式是乘以百分之二十五再乘以百分之二十的税率,而超过一百万但不超过三百万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具体的计算方式是乘以百分之
2,717 2022.04.12 -
01:15
个人独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212021年个人独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如下:针对税收而言,个人独资企业是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当个人独资企业拥有相对独立的多个经营业务时,可以采用创办多家个人独资企业的方式,降低每个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达到节约税收成本的效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6,095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