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文本保管要如何办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必须由用人单位保管吗?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因此,劳动合同文本应至少两份。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这就是说,劳动合同文本不可以仅由用人单位保管。因此,签订的劳动合同也是一式两份的。目前有些单位在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以后,将劳动合同收回,统一保管,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依据,是双方当事人明确各自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形式,也是劳动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最直接的证据。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用人单位以种种理由拒绝将属于劳动者本人的劳动合同交给劳动者,一旦劳动者与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则处于举证不利的境地,其合法权益极易遭受侵害。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劳动合同生效后,合同文本要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分别进行保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是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文本应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分别保管。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订立或者变更后一式两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
劳动合同文本应如何保存?
劳动合同生效后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分别保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2020.09.12 119 -
劳动合同法文本保管权是谁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法律规定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所以并不是由哪一方单独保管,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需要保管。
2020.03.15 135 -
调整的劳动合同文本由谁保管?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的保管方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法律规定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所以并不是由哪一方单独保管,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需要保管。
2020.09.24 158
-
劳动合同文本如何保存?
劳动合同生效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分别保存;用人单位应当保存至少两年终止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文件备查。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
2021-12-25 15,340 -
劳动合同文本应如何保存
在劳动合同生效后,合同文本要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分别进行保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
2022-07-03 15,340 -
劳动合同文本应当如何保存?
在劳动合同生效后,合同文本要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分别进行保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
2022-11-03 15,340 -
企业如何保存劳动合同文本
用人单位应依法妥善保存好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用人单位可采取
2022-07-08 15,340
-
01:05
如何区分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大家好我是法师兄特邀律师冼洪永。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所签订的协议,劳务合同则是平等主体之间以提供劳务为内容而签订的协议。二者的区别主要是:一、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须为用人单位,劳务合同的主体则是平等主体间的自然人或
2,510 2022.05.11 -
01:07
员工劳动合同诉讼要如何提起个人要提起诉讼的,首先要写好起诉状,起诉状中要包含起诉的请求和理由。写好起诉状后,再带上起诉状、身份证、户口本、相关证据原件或者复印件到被起诉人户口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决定审理案件之后,会先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
654 2022.05.13 -
01:24
合同诈骗罪该如何办理取保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嫌疑人若符合取保候审条件,需要办理取保候审的,应当按照诉讼程序办理。具体办理程序如下: 1、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申请取保候审的,应当书面向公安机关提出; 2、公安机关同意取保
441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