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合同双方双倍的工资可以主张多久时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从未签订劳动合同,最长能主张11个月的二倍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2、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适用一年的诉讼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属于惩罚性赔偿,不属于劳动报酬范畴,因此适用此一年的仲裁时效,即时效从主张权益之日起向前计算一年。3、“补签”劳动合同,不能再主张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双方劳动关系存续一定时间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签订劳动合同,将日期补签至实际用工之日的行为,已经构成双方间的“合意”,不能再请求二倍赔偿。4、员工个人原因未签订劳动合同,不能主张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是用人单位拒绝与劳动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所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责任,因此其适用前提条件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双方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是劳动者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同样不能再请求二倍赔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三年未签合同,劳动者可以就未签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时间部分请求支付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合同到期未续签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吗
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不可以主张双倍工资。用人单位不想续签或者用人单位降低劳动条件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劳动者拒绝的,用人单位需要支付赔偿,不是双倍工资。
2020.07.12 109 -
未签劳动合同工亡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吗?
未签劳动合同工亡能主张双倍工资,只要能够证明双方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计算二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
2020.03.24 153 -
未签劳动合同工亡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吗
未签劳动合同的时间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工亡后可以主张双倍工资。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020.06.20 133
-
未签劳动合同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吗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若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起每月支付二倍工资至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前一日时止。 双倍工资的主张要注意一年的
2022-02-18 15,340 -
三年未签合同可否主张双倍工资
三年未签合同,劳动者可以就未签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时间部分请求支付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
2022-07-02 15,340 -
未签合同交社保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吗?
单位没签合同但交社保可以主张双倍工资。
2022-07-23 15,340 -
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吗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向单位主张二倍工资,并可以与单位补签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
2022-06-18 15,340
-
01:04
未签订合同 双倍工资计算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具体如下: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计算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计算标准,按劳动者实际获得的月收入扣除加班工资、非常规性奖金、福利性、风险性等项目后的正常工作时间月工资
1,797 2022.04.17 -
00:58
双方分居多久可以离婚夫妻分居满两年,并且双方感情不和的,可以离婚。 夫妻分居有两种情况: 1、第一种情况是因客观原因导致的,如果夫妻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城市工作,没有同居,这种不属于因感情不和而分居,即使夫妻分居超过两年,也不符合“因感情不和分居”提出离婚的理由。
2,363 2022.12.15 -
01:04
最高院关于双倍工资仲裁时效最高院关于双倍工资仲裁时效是一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6,14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