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可以自己不服判决可以上诉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取保候审,从犯与主犯一并审判,不服判决可以上诉。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从犯及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7条第1款的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从犯包括两种人:一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对共同犯罪的形成与共同犯罪行为的实施、完成起次于主犯作用的犯罪分子;二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即为共同犯罪提供有利条件的犯罪分子,通常是指帮助犯。从犯是相对于主犯而言的。主犯是共同犯罪中的核心人物,没有主犯就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只有主犯(须二人以上)没有从犯的现象是存在的,而只有从犯没有主犯的现象则不可能存在。从犯也应对自己参与的全部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但根据刑法第27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故意伤害罪可以不判吗
对犯故意伤害罪的人是可以判管制的。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如果情节较轻的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0.03.04 128 -
对刑事判决不服被害人可不可以上诉
对刑事判决不服的,被害人不可以上诉。只能请求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法律明确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因此,被害人不服一审判决的,可以去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
2022.11.07 454 -
故意伤害罪可不可以判缓刑?
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一、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1、犯罪
2021.10.09 82
-
犯故意伤害罪不服判决可以上诉吗
受害人不服刑事一审判决,可以向检察院提出抗诉申请,就受害人不服刑事一审判决,可以向检察院申请提出抗诉申请,但是如果检察院已经提起上诉,就没有必要再进行了,检察院不可能既提上诉又提抗诉。而且刑事诉讼法第
2022-10-06 15,340 -
不服法院判决可以自己上诉吗?怎么上诉呢?
按照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服法院判决可以自己上诉,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不服的可以申请再审,也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案件上诉后,上级法院必须审理。但再审只是法院纠正错误裁判的一种救济程序,当事人的申诉并不
2022-07-08 15,340 -
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取保候审,主犯与从犯不服判决,不服判决可以上诉
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取保候审,从犯与主犯一并审判,不服判决可以上诉。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
2022-04-06 15,340 -
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取保候审, 主犯与从犯不服判决, 不服判决可以上诉
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取保候审,从犯与主犯一并审判,不服判决可以上诉。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
2022-02-11 15,340
-
00:50
故意伤害可以缓刑吗
行为人触犯故意伤害罪,在满足下列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用缓刑的规定:1、所判处的刑罚为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实施故意伤害的情节较轻,并且在犯罪后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次实施犯罪的危险;4、对其宣告缓刑不会对其所居住的社区产生重大的不良
760 2022.04.17 -
01:14
离婚不服可以上诉吗
一审法院做出离婚判决以后,当事人双方中的任意一方对一审法院的判决不服的,都可以在收到一审判决书之日起十五天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离婚案件一般涉及到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和子女的抚养权归属等问题。如果一审法院做出了离婚判决,
1,794 2022.04.17 -
01:05
抚养权不服可以上诉吗
在离婚纠纷案件中,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对于子女抚养权的判决的,可以提起上诉,如果二审法院在审理后,认为一审法院的判决有误的,会依法撤销判决或者改判。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上诉应当在收到一审判决书之日起,十五天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所
1,45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