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报警不能认定为自首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法中关于自首的定义,言简意赅,仅有主动投案与如实供述罪行两个要义,单从字面上进行比较,交通肇事后报警不能认定自首似乎有违法之嫌,但如果从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中综合考量,交通肇事后报警不算自首反而更合乎法理。即便从法律适用上看,虽然按照刑法第六十七条有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的规定,但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交通肇事后报警等作为车辆驾驶员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就报警行为的定性而言,刑法属于普通法,而道路交通安全法则属于特别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是我国的法律适用原则,所以,应当优先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而不能适用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明确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在这里,车辆驾驶员在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时,与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自首表现在外形上相一致。但是法定义务属于硬约束,是一种最低要求,如果法定义务与自首情节同时并存,不仅自首泛滥,不利于遏制交通肇事案件的增强势头,而且存在着逻辑上的混乱,即混淆了法定义务和自首情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肇事后报警是自首行为。自首的两个法律条件: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罪行,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也明确解释了自动投案的具体情况,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报案,在现场等待处理,或主动投案,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符合自首的两个法律条件,应依法认定为自首。
-
交通肇事后报警是自首行为吗
只要符合自首的法定条件则构成自首。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了自首的两个法定条件:自动投案与如实供述罪行,最高院司法解释对自动投案的具体情况也作了较明确解释; 在交通肇事后报案并在现场等候处理,或肇事后主动投案,并能如实供述自己肇事罪行的,均符合
2020.11.16 127 -
交通肇事后报警算不算自首如何认定交通事故的自首
在交通肇事后报案并在现场等候处理,或在肇事后主动投案,并能如实供述自己肇事罪行的,均符合自首的两个法定条件,应依法认定为自首。
2020.01.01 143 -
交通肇事后报警是不是自首行为
只要符合自首的法定条件则构成自首。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了自首的两个法定条件:“自动投案”与“如实供述罪行”,最高院司法解释对自动投案的具体情况也作了较明确解释,在交通肇事后报案并在现场等候处理,或肇事后主动投案,并能如实供述自己肇事罪行的,
2020.09.07 112
-
交通肇事后报警不能认定为自首吗交通肇事后报警是否还
刑法中关于自首的定义,言简意赅,仅有主动投案与如实供述罪行两个要义,单从字面上进行比较,交通肇事后报警不能认定自首似乎有违法之嫌,但如果从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中综合考量,交通肇事后报警不算自首反而
2022-04-12 15,340 -
交通肇事后报警不能认定为自首吗交通肇事后报警是否还属于自首行为
刑法中关于自首的定义,言简意赅,仅有主动投案与如实供述罪行两个要义,单从字面上进行比较,交通肇事后报警不能认定自首似乎有违法之嫌,但如果从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中综合考量,交通肇事后报警不算自首反而
2022-04-01 15,340 -
交通肇事报警后,能自首吗
交通肇事后报警算自首吗,刑法中关于自首的定义,言简意赅,仅有主动投案与如实供述罪行两个要义,单从字面上进行比较,交通肇事后报警不能认定自首似乎有违法之嫌,但如果从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中综合考量,交
2022-04-01 15,340 -
交通肇事报警能自首吗
交通肇事后报警算自首吗,刑法中关于自首的定义,言简意赅,仅有主动投案与如实供述罪行两个要义,单从字面上进行比较,交通肇事后报警不能认定自首似乎有违法之嫌,但如果从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中综合考量,交
2022-04-09 15,340
-
01:18
交通肇事逃逸怎样认定
出现以下几种情形可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行为人明知发生事故,仍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的; 2、事故当事人认为其对事故无责任,驾车离开现场的; 3、当事人出现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仍拒绝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的; 4、事故当事人将受害人
2,701 2022.04.17 -
01:02
交通事故复议后交警多久重新认定
交通事故复议后,交警一般会在十天内重新认定。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责令重新调查、认定的复核结论后,原办案单位通常需要在十天内按照该规定重新进行调查,重新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撤销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原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重新调查需
4,512 2022.05.11 -
01:05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怎么认定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认定如下:1、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为主观目的条件;3、行为人有逃跑行为;4、逃跑的时间、地点条件。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
3,46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