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要不要扣培训费用?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辞职要扣培训费用合理吗? 用人单位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但是约定服务期的培训是有严格的条件的。 (一)用人单位提供专项培训费用 (二)对劳动者进行的是专业技术培训 (三)至于培训的形式,可以是脱产的,半脱产的,也可以是不脱产的 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违约金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结果。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体现了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所谓“对等”,是指享有权利,同时就应承担义务,而且,彼此的权利、义务是相应的。这要求当事人所取得财产、劳务或工作成果与其履行的义务大体相当。 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即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因此,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了服务期,然后违约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支付不超过培训费用的违约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辞职后培训费用要不要付,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用人单位支付专项培训费用,对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员工约定服务期,服务期满前员工离职的,需要向公司返还培训费。
试用期内辞职,不需要赔培训费,违反服务期约定的除外。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
辞职后培训费用要付吗?
辞职后培训费用需要支付。如果合同到期,属于正常离职,是不需要缴纳培训费;如果合同没有到期就离职,劳动者需要支付培训费。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
2021.12.12 1,706 -
试用期辞职要赔培训费吗
在试用期内离职的,劳动者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支付培训费用,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有约定的除外。 1、在试用期期间,劳动者辞职,应当提前三天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 2、用人单位可以在试用期期间,为劳动者进行一定的培训,如果只是
2020.01.11 371 -
在培训期间辞职要赔偿培训费么
在培训期间内辞职,若与用人单位签订服务期协议并辞职属于违反约定的,不属于违法,属于违反约定,要赔偿培训费。但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2020.09.13 355
-
辞职要扣培训费合理吗?
辞职要扣培训费用合理吗? 用人单位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但是约定服务期的培训是有严格的条件的。 (一)用人单位提供专项培训费用 (二)对劳动者进行的是专业技术培训 (三)至于培训的形式,可以是脱产的
2022-04-02 15,340 -
公司辞职员工培训要扣培训费合法吗
若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服务期协议的,辞职后公司要扣培训费,是合法的;若不属于违反服务期约定的,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2022-11-04 15,340 -
试用期辞职后要不要赔培训费
在试用期内离职的,劳动者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支付培训费用,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有约定的除外。 1、在试用期期间,劳动者辞职,应当提前三天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 2、用人单位可以在试用
2023-07-06 15,340 -
被辞退要扣培训费吗
1、如果劳资双方就培训费问题没有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而上海分公司又承诺不另行收取费用的话,公司是没有权利未经你同意扣除相关费用的。 2、如果你要申请劳动仲裁,可以到北京公司所在地的区级劳动仲裁委申请,当
2022-05-09 15,340
-
01:18
注册培训公司的流程是怎样
注册培训公司的流程是: 1、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筹办的报告; 2、审批机关验证; 3、申请正式设立的报告; 4、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5、审批完毕,书面形式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批复,批准设立的,颁发办学许可证。递交申请筹办的办结时限为30日,
1,834 2023.01.04 -
00:55
培训机构营业执照如何办理
培训机构营业执照办理的流程如下: 1、在注册公司之前,首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设想公司的名称;准备股东的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确定公司的注册地址,并准备租房合同,产权证复印件等材料;确定公司的经营范围;确定股东的认缴注册资本总额; 2、做好以上
6,995 2022.04.17 -
01:09
辞职了怎么礼貌的要工资
辞职了礼貌的要工资的方式是,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或者他人调解的方式要工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要工资:1、向当地劳动局或者劳动监察执法大队投诉举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2、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劳动仲裁处理;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处理,诉求用人单
8,21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