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岗期间未书面约定工资怎么算工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调岗时未书面约定工资,调岗后遭遇降薪该如何维权?1、调岗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用人单位必须先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未经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单方面调整岗位,原则上是无效的; 2、如果用人单位是生产经营需要的调岗,且调岗具有合理性,不存在侮辱或惩罚性质,工资待遇不降低,与劳动合同约定的岗位之间存在相关性,则调岗有效;你作为劳动者应该遵守。当然,调整岗位的合理性需要用人单位举证;反之,用人单位是基于迫使劳动者离职而调整岗位,劳动者是可以拒绝的。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不服从安排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就属于违法解除;你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赔偿金,工作1年支付2个月本人工资,即2N; 3、如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也是有权调整岗位的。当然,用人单位主张劳动者不胜任工作也是需要提供证据的。劳动者拒绝调整岗位的,用人单位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属于合法解除,但是用人单位也是应该支付经济补偿,即N。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司可以调岗调薪的情形有: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调岗调薪协商一致。 2、员工患病或者非因公受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另行安排工作。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 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 5、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 6、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了脱密期保密协议的,在劳动者提出辞职后,可以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
-
轮岗期间工资怎样算
即使实行轮岗制,也应该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实行轮岗制,工资计算应该是基本工资加轮岗工资,即未轮到上班的员工,就按基本工资计算(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轮到上班的员工,就按基本工资加工时工资(或计件工资)来计算。这样,上班工资与保障工资就
2020.07.31 991 -
未复工期间工资怎么算
未复工期间工资的计算是: 1.职工未提供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应按照生活费的标准支付工资; 2.职工提供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应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标准支付工资。
2020.06.09 139 -
在岗期间调岗降工资违法吗
用人单位擅自调岗降工资,属于违法行为。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降低劳动者工资待遇的情况仅包括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变更或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等情形。
2020.06.28 198
-
扩展资料调岗时续签合同未书面约定工资
调岗时续签合同未书面约定工资,调岗后遭遇降薪该如何维权?1、调岗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用人单位必须先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未经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单方面调整岗位,原则上是无效的; 2、如果用人单位是
2022-04-09 15,340 -
调岗时未书面约定工资, 调岗后遭遇降薪该如何维权
调岗时未书面约定工资,调岗后遭遇降薪该如何维权?1、调岗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用人单位必须先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未经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单方面调整岗位,原则上是无效的; 2、如果用人单位是生产经营
2022-04-21 15,340 -
调岗时续签合同未书面约定工资, 调岗后遭遇降薪该如何维权
调岗时续签合同未书面约定工资,调岗后遭遇降薪该如何维权?1、调岗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用人单位必须先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未经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单方面调整岗位,原则上是无效的; 2、如果用人单位是
2022-03-21 15,340 -
待岗期间工资怎么算
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2022-11-11 15,340
-
01:39
产假期间工资怎么发放产假是指,女职工在生育过程中依法享有的假期待遇。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在我国女职工分娩后,可以享受98天的产假;而怀孕期间,可以享受15天的长假。产假期间女职工的福利待遇,需要按照产前和产后来进行区分。分娩前,女职工享有15日的产
20,133 2021.04.25 -
01:09
工伤期间公司不发工资怎么办我国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都不能通过各种理由停发,或部分停发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如果单位不按照法律支付劳动者工伤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那就属于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是违法行为。劳动者应该据理力争,采取一定的策略,要
1,502 2022.06.22 -
00:52
员工工伤期间工资如何发放工伤治疗期间的工资,一般会让劳动者所在的用人单位发放,并且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伤治疗期间工资的支付周期通常是按月支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工伤导致的停工留薪待遇期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即使有特殊情况允许延长,最多也只能再延长12个月。
3,35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