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到公司进行劳动合同签订如何解除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实习生本身是实习合同,不是劳动合同,当然,实习合同涉及的一些问题,可以参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例如,实习生办理离职可以参考劳动合同员工程序。辞职和离职的流程是: 1、员工原则上应提前三十天、试用期提前三天将书面《辞职报告》交到人事行政部,并领取离职手续表。人事行政部对离职员工进行离职面谈,了解其离职原因并做记录。 2、按照离职手续表办理相关手续: (1)、离职员工将离职手续表交部门负责人签字。部门主管以上岗位需经总经理签字。 (2)、由离职员工所在部门的助理向离职员工收回工作证,员工手册,工作服,办公用品,确认上交无误后由助理签字确认. (3)、由财务部检查离职员工与公司在财务上是否有拖欠(包括所借款项,出差报销),如有拖欠当场清还,无拖欠则由财务部在离职手续表上签字确认。 (4)、离职员工在得到离职手续表上所有需要的签名后,人事行政部向员工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 (5)、人事行政部安排人员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备案手续;凭备案审核意见,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中止职工社会保险关系;同时封存离职员工的公积金。如离职员工需要转移公积金则由人事行政部根据其所提供的新账户进行转移,如需取出则由员工自行办理。 (6)、人事行政部在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十五日内,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待遇审核手续。 (7)、人事行政部将离职员工的档案重新归档,同时结清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实习生能签订劳动合同。按照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
实习生能否签订劳动合同
如果招的是个实习生(只能是没有毕业的学生)是不用签劳动合同的。 实习和试用是有本质区别的,直接涉及到应届毕业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实习是指学生通过学校安排介绍、本人自找或由其他途径进入实习单位工作,实习单位提供一定的工作环境或指派专人传授技能进
2022.06.17 611 -
-
如何进行劳动合同签订
签订劳动合同必须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形式合法、程序合法。任何一方面不合法的劳动合同,都是无效合同。在合法的前提下,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是双方“合意”的表现,不能是单方意思表示的结果。
2020.03.05 120
-
实习生如何签订劳动合同
1、到工作单位报到的证明。应届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就业时,须持《就业报到证》。用人单位凭《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2、当地公安部门凭《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户口的落户手续。3、学校依据《就业报
2022-07-29 15,340 -
如何签订实习期劳动合同
实习期实际就是在工作因为档案关系和未毕业无法签订劳动合同,也无法享受正常的五险一金这期间如果企业有用人意向就会在实习初期签订一式三份的就业协议实习期结束并获得相关学位企业也有意向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那
2022-04-23 15,340 -
实习生签订劳动合同,要签劳动合同吗?
1、实习期一般为约定工时的90至180天,但这段时间根据个人的实习情况,或单位组织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尤其像医疗行业尤为特殊,一般实习期最少为半年,长的有时会超过一年半时间。关于实习,劳动部规定在校生利
2022-07-09 15,340 -
实习生要签订劳动合同吗
实习分两种,第一种实习按照劳动法规定讨薪。实习人员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单位通过实践进行一定的专业训练,如《专利代理条例》中规定,初次从事专利代理工作的人员,实习满一年后,专利代理机
2022-03-25 15,340
-
01:01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赔偿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但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过用人单位书面通知之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而不需要向
3,496 2022.04.17 -
00:53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辞退员工如何赔偿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辞退员工的,用人单位会从用工那天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有和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公司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公司辞退员工后不赔偿的,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发生劳动争议,当
2,411 2022.04.17 -
01:18
因公司原因解除劳动合同首先,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因为自身原因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辞退员工时,应当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但我国法律目前还没有规定一个统一的赔偿金额,在个案中,具体要补偿或者赔偿多少钱,要看具体的情况和员工的工作年限
2,58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