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伤和解能判刑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刑事案件中,有的被告人可能会与被害人或者被告人达成和解。那么在和解之后,对方还可不可能被判刑?要看是什么案子,如果是公诉案子,法院有权;如果是自诉案子,法院不宜。 一、如果是自诉案子,两家和解了,原告可以撤诉,法院不宜干涉。刑事自诉案件,是指不经过公安或者检察机关,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直接受理的轻微的刑事案件。在法院审理过程中,适用调解,原告在法院判决前也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也可以撤回起诉。《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自诉案件的范围: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二、如果是公诉案件,即使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二家和解了,法院仍然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1、被害人谅解,这只是从轻处罚的一个情节而已。 2、如果是公诉案件,侵犯的不仅仅是被害人的利益,更严重的是侵犯了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公检法三家是代表国家而不是代表个人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如果是自诉案件轻伤刑事和解后不会判刑。自诉案子双方和解了,原告可以撤诉,法院不宜干涉。如果是刑事自诉案件,指的是不经过公安或者是检察机关,由被害人或者其法定的代理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直接受理的轻微的刑事案件。
-
打人致轻伤对方不和解能判缓刑吗
视具体情况定。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2020.04.17 136 -
轻伤和解不了判刑多久
达到轻伤程度的,一般是3年或以下。具体还要看是否存在高等级伤害或有其它恶劣情节,否则可能是在3-10年甚至以上的刑期。轻伤的后果已经能够成立故意伤害罪,就算对方同意进行和解,公安机关也会介入。尽量争取对方的和解,积极主动进行赔偿,取得对方的
2020.08.20 117 -
轻伤批捕后能和解吗
实施故意伤害行为致使他人轻伤二级被批捕后,可以私下与受害者和解,或者也可以由公安机关出面调解。若是能够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的。致人轻伤案件,在和解后是不能销案的。这是由于致人轻伤的,已经构成刑事犯罪,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因对伤者
2020.05.31 164
-
轻伤和解后还能判刑吗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达成赔偿和解协议的,检方可以不对其进行公诉。 1:送到看守所必须就要报检察院批捕。 2:既然已经达成和解协议并且赔偿完成,公安方、律师都说程序走完,案已经结了,就是说明检察院也收到相
2022-05-02 15,340 -
轻伤二级不和解能判刑吗
中院肯定不会受理,属于县法院管辖,具体怎么判,是根据鉴定结果来的。经鉴定,如果属于轻微伤就只能按普通治安案件处理,派出所可以对加害人治安拘留15天,罚款500元;如果构成轻伤,加害人就涉嫌故意伤害罪了
2022-01-28 15,340 -
轻伤二级判刑后还能和解吗
1、造成轻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造成轻伤已构成犯罪,民事赔偿部分可以和解,司法机关根据犯罪情节以及悔罪态度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3、就民事赔偿问题,公安侦查阶段可以和解,检察院审查
2022-01-12 15,340 -
轻伤和解40万还能判缓刑吗
轻伤案在法院调解成功后还要判刑的。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已经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可处三年以下有期、拘役或管制。如果在法院审理过程中,被告人现被害人调解成功,赔偿被害人损失的,并不能免除被告人应该承担的刑
2021-09-03 15,340
-
01:04
轻伤一级能判缓刑吗
故意伤害轻伤一级,可以判处缓刑,但法院也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1个月到6个月的拘役。同时,行为人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问题、真诚悔罪,认罪态度较好的,也可以争取缓刑。未成年人也是法定从轻的因素,特别是对于曾受严重家庭暴力等其他客观因素
1,736 2022.05.11 -
00:51
把人打轻伤能判缓刑吗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轻伤,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就有适用缓刑的可能。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具体条件为犯罪情节较轻;行为
1,575 2022.04.15 -
01:10
轻微伤怎么判刑和赔偿
轻微伤人的案件,加害者一般不会被判刑,轻微伤的具体赔偿数额,通常可以让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法来决定。因为轻微伤根本没有达到故意伤害罪定罪量刑的标准,所以并不属于刑事犯罪,不会判刑,但是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
4,379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