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的概念是什么? 利息大概是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它是信用的基本形式[1]。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之前,在现代银行制度建立之前,民间放贷都是利息很高的。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中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二十六条规定: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从上可见,自2015年9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施行后,高利贷的标准不再以是否超过年利率24%为标准,而以是否超过36%为标准,也就是说年利率不超过36%的都不属于高利贷。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高利贷指的是利率高于法定最高利率的贷款,法律禁止高利贷,高利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根据法律规定,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超过这个标准的,即属于高利贷。
首付贷的利息比较高,一年期及以内月标准预期年化利率0.583%(3月限时优惠0.4167%);2-3年月预期年化利率0.75%起。不同的机构,首付贷的利息是不一样的,除非必要,建议最好不要首付贷,不仅利息高,而且,风险大。
-
高利贷大概多少算犯法
如果高利贷的当事人约定的借贷利息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则是违法的。法律只保护合法范围内的利息和本金,而对于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2021.04.26 132 -
利息大于多少是高利贷
年利率超过36%的都属于高利贷。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
2021.03.29 541 -
大约借多少利息是高利贷
借钱的利息利率如果超过了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则算高利贷,当事人约定的借贷利率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范围的,则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可以不予支付。
2020.01.22 120
-
高利贷的概念和计算利息是多少
首先,所谓高利贷的概念,在现行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已经变得很模糊。一般双方达成合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规定多高都没关系。 其次,如果闹到法院,法律有明确规定,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的部分是
2022-07-07 15,340 -
高利贷是什么概念?
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或叫大耳窿、地下钱庄,这些现今称为“放数”的放债人,向“高利贷”借钱,一般毋须抵押,甚至毋须立下字据。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它是信用的基本形式。
2022-07-06 15,340 -
高利贷的概念是啥?
高利贷是指索取高额利息的贷款。经济史学者通常会按照如下方式定义高利贷:选定一个“我们觉得合适的”数字,比如20%的年利率,然后把利率超过了20%的任何借贷定义为高利贷。这样的定义从字面意思上看并没有错
2021-07-29 15,340 -
高利贷利率的概念
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
2022-04-12 15,340
-
01:11
超过国家多少的利息算高利贷法律并未直接对高利贷的利息作出规定,但是可以通过合法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来确定违法无效利率的具体数额。按照最新的司法解释规定,超过借贷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的利率,不会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而目前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4倍
1,554 2022.04.17 -
01:16
民间借贷最高利息多少是合法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第二次修正)第25条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其中的“一年期贷款
2,601 2022.04.17 -
01:04
申请一个专利大概需要多少钱申请一个专利大概需要的费用如下:发明申请费950元,含印刷费50元;2、实用新型申请费500元;3、外观设计申请费500元。发明申请审查费2500元,该项费用仅当申请发明专利时缴纳,申请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时不用缴纳。申请人在接到专利授权通知
6,17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