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婚姻登记在什么机关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双方或者一方常住户口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内地居民之间的婚姻登记。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办理双方或者一方常住户口在本乡(镇)的内地居民之间的婚姻登记。 (二)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其确定的民政部门,办理一方常住户口在辖区内的涉外和涉香港、澳门、台湾居民以及华侨、出国人员的婚姻登记。办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特别区域内居民婚姻登记的机关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确定。 具有办理婚姻登记职能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设置婚姻登记处。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设置婚姻登记处,应当形成文件,对外公布并报上级民政部门备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会存在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办理登记的情况。比如下列情况: 一、结婚的男女双方不是自愿结婚。 二、结婚的男女双方是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三、结婚的男女双方或者一方未达到法定婚龄。我国的法定婚龄为男性二十二周岁,女性二十周岁,如果是少数民族公民的,则根据当地的变通规定确定法定婚龄。 四、双方或者一方尚有一段婚姻关系未结束。
有下列情况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1.存在重婚的情况; 2.双方具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3.一方或者双方没有达到法定婚龄的; 4.双方不是自愿结婚的; 5.一方或者双方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
-
婚姻登记机关对婚姻登记申请不予登记怎么办
婚姻登记机关对婚姻登记申请不予登记的,应当以书面的形式说明理由。当事人认为符合婚姻登记条件而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可以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
2020.04.22 202 -
办理婚姻登记机关在哪
内地居民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乡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便利原则确定农村居民办理婚姻登记的具体机关。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大陆居民、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婚姻登记机关为
2022.04.15 340 -
婚姻登记机关在哪里?
婚姻登记机关,在城市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农村是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登记机关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认真审查后,对符合法定结婚条件的,即准予登记,发给结婚证;否则不予登记。
2020.06.12 410
-
婚姻登记机关对婚姻登记申请不予登记怎么办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1)、不到的;2)、非自愿的;3)、已有配偶的;4)、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5)、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的疾病的。婚姻登记机关对当事人的婚姻登记申请
2022-09-17 15,340 -
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怎么办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1)、不到的;2)、非自愿的;3)、已有配偶的;4)、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5)、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的疾病的。婚姻登记机关对当事人的婚姻登记申请
2022-08-30 15,340 -
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1)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 (2)非自愿的; (3)已有配偶的; (4)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 (5)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
2022-04-24 15,340 -
办理离婚登记的婚姻登记机关在哪里
自愿离婚的,到一方当事人(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即办理离婚登记处的管辖机关是一方当事人户口所在地的登记机关。
2021-01-24 15,340
-
01:19
婚姻登记需要什么材料
首先,婚姻登记分为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办理结婚登记需要的材料有:男女双方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另外,还需携带三张两寸红底的免冠合影照片、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办理离婚登记需要的材料有:男女双方的
15,126 2022.04.17 -
01:18
涉港婚姻结婚登记在哪里办更好
涉港婚姻在哪里办更好,取决于夫妻双方主要在哪里从事生产经营以及生活。因为无论在大陆还是在香港登记结婚,在法律上所得到的保障并无区别。在哪里结婚更好,更多需要考虑的是便利性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将来更多时间在哪里生活,那么在哪里办理结婚登记就更
3,073 2022.04.17 -
03:42
涉外婚姻登记如何办理
涉外婚姻办理结婚登记的流程是以下三点,分别是: 1、申请。凡证件齐全,符合《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规定》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可持证件到涉外婚姻管理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结婚登记;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包括常驻我国和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定
630 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