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职工医保怎么报销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医保报销: (一)报销范围:参保人员在个人选择的医疗保险定搜索点医院或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A类医院发生的住院费用; (二)报销比例:一个自然年度内首次住院起付标准为1300元,以后每次650元。支付比例分三个档,以三级医院为例,起伏标准:3万元,在职85%,退休91%,3万-4万在职90%,退休94%,4万以上,在职95%,退休97%。普通住院90天为一个结算周期。精神病住院360天为一个结算周期,起伏标准减半。一个自然年度内统筹基金支付最高7万元。住院大额最高支付10万元,住院大额的支付比例一律为70%; (三)就医管理:如单位足额交费,个人只需交纳部分住院预付金,即可办理住院手续。发生的医疗费用要符合医疗保险三大目录库的范围; (四)报销流程:出院时医院与个人结算清自费和自负部分金额,统筹基金报销金额由医院与区医保中心结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需要。医院可以直接报销,也可以拿到医保中心报销。医疗保险是为了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用人单位与个人缴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患病就诊发生医疗费用后,由医疗保险机构对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医保卡住院时需要将持有的医保卡拿到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管理窗口办理相应的出入院登记手续。在住院时,凭身份证明和医生入院安排,先在住院部缴纳押金住院。
-
事业单位医保怎么报销
事业单位医保报销比例:在职人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年度内校内、校外医药费合并计算):≤3000元:公费医疗报销80%,个人负担20%;>3000元:公费医疗报销90%,个人负担10%;在职人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年度内):≤10000元:公费医
2020.02.12 2,028 -
职工医保怎么报销
报销范围:参保人员在个人选择的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或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A类医院发生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一个自然年度内首次住院起付标准为1300元,以后每次650元。报销流程:统筹基金报销金额由医院与区医保中心结算。
2020.07.18 201 -
职工医保怎么报销
职工医保的报销流程如下: 1、在就医的时候,向定点医院出示医保卡证明参保身份,门诊须告知医院就诊类别(如门诊慢性病、门特),对未出示卡证或就诊类别告知不清的,参保职工就医时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基金不予支付。在结帐的时候,该个人自付的部分由
2022.10.08 22,525
-
职工医保报销需要单位证明吗
不需要。医院可以直接报销,也可以拿到医保中心报销。医疗保险是为了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用人单位与个人缴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患病就诊发生医疗费用后,由
2021-12-17 15,340 -
单位欠缴医保报销单位不予报销怎么办
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不按时缴纳医疗保险费的,在欠缴费次月起,参保人员暂不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但个人医疗帐户余额可以继续使用。按照规定,在3个月后补缴欠缴费用、利息和滞纳金的,累计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并补划
2022-08-27 15,340 -
单位医保住院怎么报销
医保卡住院时需要将持有的医保卡拿到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管理窗口办理相应的出入院登记手续。在住院时,凭身份证明和医生入院安排,先在住院部缴纳押金住院。然后带到病房时将医保卡交服务台,整个的医疗检查治
2022-05-30 15,340 -
工伤职工参加社保怎么报销职工可以单位报销吗
社保里面工伤险单位报销办理流程:通常要经过工伤认定、工伤费用报销、伤残鉴定等程序。 工伤认定时要填写工伤认定申请单,提供首诊诊断证明、工伤员工身份证等材料,建议到当地工伤部门领取申请单及一应材料说明。
2022-04-10 15,340
-
00:53
在职职工医保报销比例
在职职工医保报销比例的规定如下: 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门诊年度报销上限:20000元。起付线:在职人员1800元,报销比例:70%起; 2、住院年度报销上限:30万元。起付线:不分在职人员还是退休人员,第一次住院1300元起,报销比例:85
5,936 2022.06.22 -
01:17
退休职工大病医保怎么报销
退休职工大病医保的报销流程如下: 1、大病患者住院后,首先将诊断书、本人基本医疗保险诊疗手册等材料,送所住医院医保科登记、审验,以免影响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 2、门诊医疗费用需要按照规定时间申请报销,肝硬化等23种病门诊报销一年有两次申请机
10,765 2022.05.11 -
01:11
职工医保生孩子住院怎么报销
职工医保生孩子住院的报销如下: 1、职工满足报销条件的,准备相关报销材料,如住院单、生孩子手术费清单等; 2、将上述材料交给社保机构审核,审核无误的,依据生育险的项目报销。生育保险报销流程,是指用人单位及职工本人就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生育医疗
15,86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