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退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赔偿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试用期被辞退有赔偿吗,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要辞退试用期内的员工,必须是劳动者存在法定的劳动合同解除情形,比如: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等等。如果试用期内的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或者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须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不得在试用期内辞退员工,否则须付赔偿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需要,由单位办理。与就业备案相对应,用人单位与职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应该于15日内持相关材料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备案手续,移交职工档案,核定失业保险待遇,简称解聘备案。解聘备案是用人单位的应尽义务,因为用人单位办理不及时等原因造成职工损失的,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关赔偿责任。
个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赔偿吗?
不需要。劳动者自愿离开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劳动者补偿金,劳动者也不能获得经济补偿金。所以,个人解除劳动合同不赔偿,但劳动者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否则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损失。但如果是因用人单位方过错导致劳动者个人解除合
2020.10.05 397 -
怀孕要解除劳动合同辞退怎么赔偿
孕妇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员工双倍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
2020.06.11 96 -
自动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赔偿吗
旷工三天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反《劳动法》要看双方的劳动合同内容来进行认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 (二)款,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在制度中明确将旷工三天视为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行为
2020.04.23 83
-
辞退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要赔偿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劳动者个人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
2023-05-30 15,340 -
辞退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备案吗
一般需要,由单位办理。
2022-05-13 15,340 -
劳动合同解除与辞退的赔偿
十级伤残解除劳动合同与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不相同。违背限定解除劳动合同,需承受赔偿职责。十级伤残是指:.日常活动本领部分受限;.工作和学习本领有所下降;c.社会交往本领部分受限。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
2022-08-07 15,340 -
试用期被辞退有赔偿吗,公司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赔偿吗
试用期被辞退有赔偿吗,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要辞退试用期内的员工,必须是劳动者存在法定的劳动合同解除情形,比如: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
2022-04-09 15,340
-
00:50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要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过年限来定。按照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工作时间在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
1,634 2022.04.17 -
01:13
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标准
首先,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辞退员工时,应当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但具体要补偿或者赔偿多少钱,要看具体的情况和员工的工作年限。当然,也有少数情况是公司解聘员工不需要支付赔偿的,比如:因为员工的个人过失给公司
4,523 2021.04.25 -
01:01
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标准
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标准如下: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
2,79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