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解释中的工伤如何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的法律解释是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在工作场所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受伤;在工作中意外伤害的;职业病;因工作原因受伤;在上下班途中受伤;法律认定的其他受伤。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的法律解释
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的法律解释是《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可以认定为给工伤。
2020.07.18 132 -
最高法院关于工伤认定的司法解释
司法鉴定,和工伤认定是两回事,工伤认定,是根据你的发生事故的情节,是不是属于工伤的认定,和你伤残没任何关系,只要是因为工作受伤,都可以认定工伤,并不一定是伤残,你的司法鉴定,只能说达到某种伤残程度,不能认定是不是工伤,因此,你的司法鉴定,不
2020.08.28 421 -
-
司法解释如何明确工伤认定的法定情形?
明确工伤认定的法定情形。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发生下列情形可以认定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
2022-04-01 15,340 -
工伤认定行政司法解释
《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六项规定了工伤认定行政司法解释:“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才属于工伤。解释对“上下班途中”作出合理性界定,充满了
2022-06-30 15,340 -
工伤鉴定标准司法解释是如何的?
《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职工因工受伤后,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负责劳动的机关是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则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
2022-07-28 15,340 -
工伤认定司法解释有哪些
人民法院在受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后发现职工或者用人单位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在处理方式上应当区分情况分别对待。第一种情况是,职工和用人单位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发生争议,提起行政诉讼前已经申请劳动仲裁
2022-07-30 15,340
-
01:31
上下班途中工伤如何认定上下班途中工伤主要有两大限定条件,一是发生交通事故,二是认定者为非主要责任。上下班途中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具体分为以下情况: 1、员工在合理时间内,在合理路线中的上下班途中; 2、公司员工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
1,016 2022.07.02 -
01:23
假释在法律上是如何解释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犯罪分子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危险性,且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其次,如果犯罪分子
1,174 2022.04.17 -
00:56
被认定工伤后如何赔偿职工完成工伤认定后,可以申请工伤鉴定,完成工伤鉴定后再确定赔偿数额。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就工伤赔偿费用达成一致协议,如果无法达成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来赔偿工伤职工。用人单位不及时赔偿或者拒绝赔偿的,工伤职工可以申请劳动
99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