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三天不发工资可以仲裁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离职后,对工资有争议,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根据《劳动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资迟发三天建议先行协商解决,迟发30天以上才属于违法拖欠工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违法拖欠工资。
离职后一年内不发工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所以有劳动争议的应该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
离职后多久不发工资可以仲裁
离职后一年内不发工资的可以仲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
2020.04.06 125 -
离职后工资多久不发可以仲裁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其时效期间是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但若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由于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的时间限制。在当事人与用人单位结束劳动关系的当天用人单位就应当付清薪
2022.04.12 503 -
离职后多久不发工资可以仲裁
离职后,只要用人单位没有按照约定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是可以立即申请劳动仲裁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与劳动者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应当在办理工作交接时,向劳动者支付的。因此工资是在
2022.04.12 1,314
-
离职后工资不发可以仲裁吗
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
2022-11-25 15,340 -
入职三天离职不发工资可以吗
应当支付已经工作三天的相应工资。劳动者有上班提供劳动,就享有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如用人单位拒不支付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2022-11-21 15,340 -
离职多久不发工资可以仲裁
离职后一年内不发工资的可以仲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时效
2022-06-01 15,340 -
工资迟发三天可以劳动仲裁吗
可以,法律并未具体规定拖欠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应该以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为发放工资。约定日期没有发放的就属于未及时发放工资。只要是拖欠工资就可以去申请劳动仲裁。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2022-05-13 15,340
-
01:01
离职可以当天离开当天结工资吗
离职可以当天离开当天结工资。但是离职除了协商方式可以当天离开在,主动提出辞职的,应当提前三十天向用人单位提交书面离职报告,若提出后立即离开,对单位造成损失的,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是在离职当天,是可以当天结工资的,若单位不能立即结工资的
7,328 2022.05.11 -
01:28
离婚纠纷可以仲裁吗
离婚纠纷,当然不能仲裁。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婚姻、抚养、继承等涉及人身关系的纠纷,是不纳入仲裁程序范围的。夫妻之间发生离婚争议,应当选择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婚姻关系是否继续存续的问题。离婚诉讼是指,一方当事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因为
2,361 2022.04.15 -
01:01
申请劳动仲裁工资还是不发怎么办
申请劳动仲裁后还是不发工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法院可以采取
2,25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