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金一直没发,但现在我要离职,公司可能不给我项目奖金,还有试用期的保险也没给我交过。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试用期”是伴随着劳动法的出台而出现的。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一方面可以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为每个工作岗位找到合适的劳动者,试用期就是供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是否适合其工作岗位的一项制度,给企业考察劳动者是否与录用要求相一致的时间,避免用人单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在试用期内,劳动者享有和正式工作时一样的权益。根据有关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依法享有保险待遇的权利。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以后,应按月为劳动者缴纳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用。劳动者除获得劳动报酬外,还应享受与其他员工相同的保险福利待遇。用人单位如有违反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的行为并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动者有权依法获得赔偿。在劳动合同试用期内如发生劳动争议,可依据有关规定,到市、区、县劳动仲裁部门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程序解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如果单位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办理应有的社会保险,即侵害了劳动者的利益。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劳动者是可以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如果以用人单位未交社保为由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公司没有签劳动合同可以要求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后开始支付双倍工资,最多可以支付十一个月。 单位不缴纳社保,如果员工因此辞职的,可以要求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如果单位不给予补偿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
单位辞职不给我们上季度奖金
劳动者辞职后,要求退还预发奖金是不合法的,劳动者是可以不予退还的,如果用人单位无故克扣其奖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要求用人单位返还其奖金。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该单位。
2020.03.13 165 -
给公司发奖金要交税吗?
公司发年终奖是需要交税的,公司需要代扣代缴员工的个人所得税。由于年终奖是一种奖励形式,目前没有一条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单位必须支付年终奖。年终奖是否发放、如何发放完全取决于企业与员工的具体约定,或者由企业薪酬福利政策的规定来确定。
2020.06.04 586 -
-
公司没有给我交五险一金
你可以要求补缴的。自用工之日起,用人单位即有义务为劳动者缴纳保险。五险一金应当由单位和个人按照比例共同缴纳,以下比例可供参考: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0%(全部划入统筹基金),个人8%(全部划入个人帐
2022-03-11 15,340 -
公司没有给我交保险,辞职后公司会不会给我经济补偿金
如果公司在职期间没有为你缴纳保险,辞职后,你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第四十六
2022-04-13 15,340 -
试用期没签劳动合同,现在离职公司不给我交保险该怎么办
公司不交社保是违法的,可以要求补缴和赔偿。如果辞职手续都办理完成了,是不能扣工资的。第72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所以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不以
2023-02-13 15,340 -
公司在职期间没有给我缴纳保险,辞职后公司会不会给我经济补偿金?
如果公司在职期间没有为你缴纳保险,辞职后,你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第四十六
2022-04-09 15,340
-
00:48
可以不要五险一金给我钱吗不可以不要五险一金给钱。不给员工缴纳保险的企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是要受处罚的。而且,如果人人都不交保险只拿现金的话,那么社保的收入就会越来越少,导致退休的人领不到工资,所以国家不允许职工不缴社保而领取现金的行为。根据相
3,357 2022.04.17 -
00:51
公司没交五险一金可以告吗公司没交五险一金的,可以告公司。法律明确规定,公司招用劳动者后,应当在三十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以及缴纳住房公积金。公司未按照规定购买五险一金的,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告公司,同时劳动争议有仲裁裁
21,003 2022.05.11 -
01:09
公司没有残疾人员工也要申报残保金吗公司没有残疾人员工也要申报残保金。保障金是指在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地区,凡安排残疾人达不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地方有关法规的规定,按照年度差额人数和上年度本地区职工
7,79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