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改造设置基础设施建设的流程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城市道路、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地下管线建设的规划管理和综合协调,统筹各专业管线的规划和建设,建立统一的综合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依附道路建设的地下管线,应当与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同步铺设。具备建设条件的,应当配套建设地下公共管沟;已经建成地下公共管沟的道路,不得另行擅自开挖铺设管线。已有的地上管线应当按照规划确定的时序改造入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地下管线进行普查和竣工测量,由普查或者测量单位编制地下管线档案,并在普查或者测量结束后三个月内报送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公示牌应当设置在施工现场的出入口或临主要道路(街)等醒目位置。公示牌底边距地面高度为1米。标准尺寸为宽6米,高4米。公示牌的设置期限为:从建设工程放线开工至该工程通过规划竣工验收为止。公示期间内应当保持公示牌的整洁、清晰和完整。如有损坏、丢失,建设单位应当及时修复或重新制作。
-
道路建设的基本步骤
1、施工前的准备;提前安排好施工现场的交通问题,以及施工周边居民们用水用电的问题。 2、沟槽开挖;在工程地点进行沟槽开挖。 3、针对排水管道施工;为了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需要妥善处理排水管道问题,不影响施工。 4、管坑回填;排水管道妥善完成
2020.08.17 3,275 -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规定设计使用年限:支路宜为10-15年”;这是对道路整体而言的,城市道路不光有路面,还有路基、及路基构造物,这里是泛指。《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设计基准期“沥青支路路面10年
2020.07.24 790
-
城市道路改造设置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流程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城市道路、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地下管线建设的规划管理和综合协调,统筹各专业管线的规划和建设,建立统一的综合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依附道路建设的地下管线,应当与新建、改建、扩
2022-03-16 15,340 -
城市道路和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流程对铁路通行距离的要求有哪些
铁路、桥梁、港口、公路、机场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标准,并满足下列要求:(一)城市建筑物与铁路线、铁路通讯架空线的安全距离,应当符合《建筑物与铁路安全间距》(附表7—7)的规定;城
2022-04-10 15,340 -
城市道路和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流程对铁路通行距离的要求是怎样规定的
铁路、桥梁、港口、公路、机场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标准,并满足下列要求:(一)城市建筑物与铁路线、铁路通讯架空线的安全距离,应当符合《建筑物与铁路安全间距》(附表7—7)的规定;城
2022-03-22 15,340 -
城市道路和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流程对铁路通行距离的要求是如何规定的?
铁路、桥梁、港口、公路、机场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标准,并满足下列要求:(一)城市建筑物与铁路线、铁路通讯架空线的安全距离,应当符合《建筑物与铁路安全间距》(附表7—7)的规定;城
2022-04-01 15,340
-
01:12
建设项目手续办理流程
建设项目手续办理流程如下: 1、项目核准证由当地发改委办理,根据发改的要求办理,办理这个证的目的是项目立项。主要提供可研报告或者项目建议书,国土提供的选址规划条件。环评与规划文件可以后置;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这个由当地规划部门办理,根
7,320 2022.05.11 -
01:06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是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运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保护特许经营者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6部门
2,591 2022.06.22 -
00:56
建设工程施工纠纷管辖权如何确定
建设工程施工纠纷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常见的纠纷,通常是因为建设工程合同履行的问题引发的。 面对合同纠纷,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要分三步进行分析: 1、首先,看合同是否有有效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是否存在有效的仲裁条
1,53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