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可以随意要求职工补交押金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用人单位招收职工,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财物。收取押金违法,向劳动监察投诉,由劳动监察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nn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不可以要求劳动者交押金。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用人单位违法收取劳动者押金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不可以要求劳动者交押金。订立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抵押金、抵押物、保证金、定金及其他费用,对于用人单位要求暂扣证件或交纳押金的违法行为,劳动者有权予以拒绝。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证件和要求提供担保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
-
用人单位能否要求职工交押金和证件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以防止财产被劳动者损坏、防止劳动者带走用人单位财产、防止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等任何理由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担保包括缴纳保证金,将财产押在用人单位,或提供固定
2020.07.02 107 -
用人单位可以向职工收取押金吗?
用人单位不可以向员工收取押金。若用人单位违法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020.05.27 163 -
用人单位是否可以要求劳动者交押金
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交押金。用人单位违法收取押金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020.03.21 104
-
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要求劳动者交押金吗?
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缴纳押金的做法是违法的。用人单位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将劳动报酬支付给劳动者的,都是不违法的。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的,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
2022-04-04 15,340 -
用人单位可以随意降低职工工资吗?
用人单位随意降低员工工资是违法的。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给予员工劳动报酬。未经允许降低员工工资的,属于扣除员工工资。扣除员工工资的,员工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给予用人单位处罚。
2021-11-02 15,340 -
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交押金吗
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缴纳押金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劳动合同
2022-05-22 15,340 -
用人单位可以随意调整职工的岗位吗
用人单位法定单方调动劳动者的情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调动岗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
2021-11-26 15,340
-
01:01
试用期可以随意辞职吗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是不可以随时离职的,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辞职,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 职工如果不提前递交辞职信就离职,企业可以认定其是擅自离职,只能按旷工处理,扣除旷工工资。但是劳动者不需支付赔偿金。根据规定,劳动合同期
1,114 2022.05.21 -
00:51
单位交的社保辞职了可以自己交吗
单位交的社保辞职了,也可以自己交的。法律明确规定,社会保险应当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劳动者从用人单位辞职后,未找到新单位的,可以选择由本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但是,个人只能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
13,689 2022.05.11 -
00:58
试用期内可以随时辞职吗
试用期中个人一般是不可以随时辞职的。试用期辞职需要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或者在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也可以解约。试用期是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要求也进行考核的期限,这是一种
52,235 202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