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什么时候结算工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公司应该在什么时候结算工资? (一)按照法律规定,员工离职时,公司应该在员工离职时就结算员工的全部的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9条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劳动者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公司依法向离职员工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就应当支付。 (二)各地对于员工离职工资结算也有不同的规定。 1、有的明确指出了当日结清。如《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第13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当日结清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工资。 2、有的则可以延后结清,如《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第13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依法解除或者终止的,支付周期不超过一个月的工资,用人单位应当自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一次付清;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的工资,可以在约定的支付日期支付。 3、有的可以在离职手续办妥后结清或从其约定,如《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规定,企业与劳动者终止或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应当在与劳动者办妥手续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的工资。对特殊情况双方有约定且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从其约定。 因此,公司应该在什么时候结算工资合法,一般是员工离职时就应该结算,但各地具体的规定是怎样的,可以通过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查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被公司辞退,用人单位应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全部工资。如果未及时支付工资,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
公司裁员工资什么时候结清
离职后的一个月内。离了职的员工,和公司没有劳动关系了,那么能顺利拿到最后一个月的工资的基本保障暂时没有了,或者说有不能顺利拿到这份工资的可能性。离了职的员工的这份担心也是有必要的。因为现实中,确实有公司故意为难员工的。
2020.04.08 317 -
辞退什么时候结算工资
按规定应在十五日内结算工资和办结手续。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
2020.10.15 726
-
公司辞退工资什么时候结算
工资应当及时结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维权。我们工作到哪一天,工资应该支付到哪一天。比如9月1日到20日,如果实际工作15天,9月份的工资计算公式是:月薪÷21、75×15天
2021-12-22 15,340 -
公司辞退员工工资什么时候结算
公司辞退员工工资在办理解除合同手续时结清,经济补偿金在办理工作交接时支付。《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
2022-01-09 15,340 -
被公司辞退工资什么时候结算
如果确实违法公司规定,公司是可以辞退的,没有补偿金但是应该按实际出勤日支付工资。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不结算工资,可以拿劳动合同到单位所在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者离职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2023-02-13 15,340 -
公司倒闭员工工资什么时候结算
《劳动法》的规定是双方发生争议后60日内申请仲裁,《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个月内申请仲裁,两者计算标准不一样。就本案来说,我认为可以自用人单位出具工资欠
2022-05-03 15,340
-
01:19
教育整顿什么时候结束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时间安排:从2月底开始,时间为4个月左右,到6月底基本结束。其中,学习教育环节为30天,查纠整改环节为75天,总结提升环节为15天。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会议透露,在第一批教育整顿收尾阶段,各省级教育整
6,124 2022.04.17 -
00:58
停工留薪期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
停工留薪期是从受伤休息之日开始计算。职工由于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可以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
9,284 2022.05.11 -
01:28
结婚彩礼什么时候给女方
彩礼一般是男方在结婚前给女方的,用以表示其与对方缔结婚姻的诚意。男方将彩礼给了女方之后,一般就认为彩礼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一般男方是无权请求返还的。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中的任一种,人民法院应
3,717 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