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养法对收养人的范围有哪些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第四条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一)丧失父母的孤儿;(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第五条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一)孤儿的监护人;(二)社会福利机构;(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第六条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四)年满三十周岁。第七条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条第三项、第五条第三项、第九条和被收养人不满十四周岁的限制。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第八条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是被收养人必须是未成年人。与原来的收养法相比,民法典将被收养人的年龄限制由14周岁放宽到18周岁。 二是除年龄必须在18周岁以下之外,能够成为被收养人的人还必须是以下三种人之一,包括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以及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收养登记的范围有: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
-
我国刑法规定没收财产的范围包括哪些
没收财产的范围包括: 1.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 2.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 3.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
2020.10.12 116 -
我国收养小孩的法定条件有哪些
收养孩子的法定条件如下: 1.无子女。所谓“无子女”是指收养人既没有亲生子女,也没有养子女和继子女。 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是指收养人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身体、智力、经济、道德品质和教育子女等方面具有抚养和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2021.02.06 112 -
我国法定的收养孤儿要求有哪些
收养孩子的法定条件如下: 1.无子女。所谓“无子女”是指收养人既没有亲生子女,也没有养子女和继子女。 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是指收养人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身体、智力、经济、道德品质和教育子女等方面具有抚养和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2021.04.09 251
-
我国收养法对收养人范围有哪些规定
第四条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一)丧失父母的孤儿;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第五条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 (一)孤儿的监护人
2022-04-04 15,340 -
我国收养法对收养人的范围有哪些明确规定收养关系中
第四条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一)丧失父母的孤儿;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第五条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 (一)孤儿的监护人
2022-04-06 15,340 -
我国收养法对收养人范围的明确规定
第四条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一)丧失父母的孤儿;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第五条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 (一)孤儿的监护人
2022-04-03 15,340 -
我国收养法中对收养人范围的明确规定, 收养人应当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第四条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一)丧失父母的孤儿;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第五条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 (一)孤儿的监护人
2022-01-20 15,340
-
01:15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有哪些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法定继承的范围及顺序如下: 第一,配偶、父母、子女,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其中,父母指的是亲生父母、养父母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既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也包括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第二,
2,221 2022.04.17 -
01:22
变更抚养权的规定有哪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变更子女抚养权的方式有两种:1、如果父母双方都愿意变更抚养权的,可以自行订立变更抚养权的协议,以此变更孩子抚养权;2、如果父母双方中有一方不同意变更抚养权的,另一方就要起诉进行变更,但要找证据证明当前情形属于法定的可以变更
2,061 2022.04.17 -
01:05
债权人收债的方法有哪些
债权人要回欠款的方法如下: 1、和解法。当事人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协商或者邀请第三人从中斡旋解决问题; 2、调解法。可以寻求当地调解机构,对双方的问题进行调解; 3、仲裁法。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同诉讼的两审终审制相比,仲裁更有利于
1,066 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