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些情况下应当约定违约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违约金是合同当事人在订约时普遍采用的一种制约违约行为的责任方式。它有如下几个特征:一、可以由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协商确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违反合同的一揽子违约金,也可以仅就迟延履行、瑕疵履行、不完全履行等约定单项违约金。二、违约金的数额是预先确定的。它使对损失的补偿变得简便迅速,是守约方寻求弥补损失的捷径。一旦有违约,不必具体计算损害范围即可要求支付,避免了采用赔偿损失的方式在适用中遇到的举证和计算损失数额的困难,节省了费用,还可避免诉讼程序的拖延。三、违约金的适用不完全以实际损害为前提,也不以损失大小为绝对的支付标准。不管是否发生了损害,是否给对方造成了损失,违约方都应当支付违约金。只是明显不合理的或过分高于损失的,依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减少。也就是说,违约金的支付与损失大小既不要求完全一致,同时也不宜过分悬殊。四、支付违约金不等于可以替代合同履行。如果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除非是专门对不履行约定的违约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载有违约金条款的合同无效、被撤销、不被追认或不成立,违约金的约定也无效。 2、在违约金系赔偿损失额预定的情况下,当事人约定违约金与赔偿损失并存,使守约方获取“不当得利”,可以认定违约金的约定无效。 3、在法定违约金场合,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违反法律规定,无效,一般是部分无效。
劳动者在下列情况下应支付违约金: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对于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同意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内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劳动者,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
哪些情况下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违约金
在下列情况下,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违约金: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与劳动者订立了服务期条款的;或者用人单位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订立了竞业限制条款的等。
2022.08.11 207 -
合同约定违约金过高的情况下有哪些
合同约定违约金过高的调整方式是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合同中违约金、赔偿金、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等属于对违约责任的约定,约定的违约金可以根据实际损失予以调整,约定的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可以一并调整。
2021.01.27 110 -
合同未约定违约金情况应当怎样处理
合同未约定违约金情况应当按照实际损失认定。根据规定,违约金的数额一般由双方在合同中预先确定,合同没有约定的可以根据违约行为实际造成的损失进行确定。
2021.04.21 121
-
哪些情况下约定违约金无效
1、订立合同主体不合格,表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该合同无效,但有例外:纯获利益的合同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需追认,合同
2022-05-31 15,340 -
哪些情况下约定的违约金无效?
1、订立合同主体不合格,表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该合同无效,但有例外:纯获利益的合同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需追认,合同
2022-06-12 15,340 -
哪些情况下约定的违约金无效
1、订立合同主体不合格,表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该合同无效,但有例外:纯获利益的合同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需追认,合同
2022-05-14 15,340 -
约定违约金在什么情况下无效
A.有违约金条款的合同无效、被撤销、不被认可或者不成立,违约金的约定也无效;B.在预定违约金为赔偿损失的情况下,当事人约定违约金与赔偿损失并存,使守约方获得不当得利,可以认定违约金无效;C.当事人约定
2021-11-20 15,340
-
00:53
要约应当具备哪些条件首先,要约是指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要约人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其次,要约要发生法律效力,应当符合以下构成要件:第一是要约的内容须具体、确定。内容具体是指要约的内容必须具有足以确定合同成立的内容,即要包含合同的主要条款。内容确定是指要
2,197 2022.04.17 -
01:07
合同违约有哪些情形合同违约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构成违约; 2、由于合同主体方面的原因而造成违约的情况; 3、由于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不明确、不完备而造成的违约。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不明确,导致当事人造成误解或
2,421 2022.04.15 -
01:25
遗嘱在哪些情况下有效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遗嘱指的是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其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生前的遗产或者其他事务所做的个人处分,并且于立遗嘱人死亡开始发生效力的一种法律行为。 出现以下情况,遗嘱的即可生效: 1、立遗嘱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
97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