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约定了违约金的标准是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违约金的标准是金钱,但当事人也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标的物为金钱以外的其他财产。违约金具有担保债务履行的功效,又具有惩罚违约人和补偿无过错一方当事人所受损失的效果,因此有的国家将其作为合同担保的措施之一,有的国家将其作为违反合同的责任承担方式。《劳动合同法》第25条规定:“除本法第22条和第23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即只有在规定约定服务期和竞业禁止的条件下才能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这是我国第一次从法律上比较明确规定劳动合同违约金的适用情况。关于违约金的标准,首先,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可以约定违约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2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约定违反服务期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违约时,劳动者所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其次,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规定的,可以约定违约金。但是劳动者同法对于违反竞业限制应当承担违约金的数额并没有具体规定,这说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协商约定,但是违反竞业限制的违约金也不能违反相关法律的规定和公平原则。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能与员工约定违约金,仅限于竞业限制和出资培训两种情形。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单位能和劳动者约定违约金,但要在签订了服务期协议或者竞业限制协议的情形下约定。劳动者违反上述协议的约定时,要按双方的约定来付给单位违约金。除上述情形外,则不得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
-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约定什么样的违约金
用人单位可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及相应违约金,竞业限制及相应违约金。除这两个情形之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的条款属于无效条款,不受法律保护。
2020.01.08 139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否可以约定违约金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违约金,但只能约定服务期及相应违约金和竞业限制及相应违约金。其他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2020.01.01 166 -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后,劳动者违约,应当承担多少的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
2022-01-08 15,340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的情形
只有两种情况下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 1、双方约定服务期的,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约定违约金。 2、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
2022-03-15 15,340 -
用人单位可以约定劳动者违约金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2、23条规定,只有在两种情形下,用人单位才可以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1.在培训服务期约定中可以约定违约金。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劳
2022-03-28 15,340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吗违约金的数额是多少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
2022-01-09 15,340
-
01:02
合同单方违约违约金多少违约金是当事人事先约定的,在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违约金可以由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之中约定。 1、违约金在法律并没有规定上限,但是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比如高于造成损失的30%,那么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
3,322 2023.01.26 -
00:49
逾期交房违约金标准是多少关于房屋逾期交付的违约金,法律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实际的生活中,往往购房者和开发商会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时候进行约定。一般会约定达到怎样的条件就交付房屋,如果开发商延迟交付,那么每天需要承担多少元的违约金。双方达成的这样的约定是有效的,受
459 2022.04.17 -
01:01
就业合同违约金金额标准是多少就业合同违约金金额一般情况下按照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条款来承担违约责任。如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人民法院应当
841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