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限制权利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担保需要涉及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担保人需要什么条件?与本案无牵连; 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在当地有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 有能力履行担保义务。 没有明显的违约记录。根椐中央银行指南,担保人有下列权利: 可持有一份担保合约及其他有关证件。 只要借款人同意,可获知向金融机构借贷款额。 可控告借款人,如需为前者偿还欠金融公司之债务。担保人通常收到致给借款人的催债副本。 可限定只担保一项特定借贷。若数年后,借款人欲增加借款额,他必须作出新借贷申请,至少也须获得担保人书面同意担保新贷款。 除非借款人违约没摊还借款,金融机构才可向担保人追债。 金融机构必须将还债要求信送达担保人后才可向后者追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是指: (1)剥夺一部分主体的基本权利。一般作为刑罚的附加刑采用。如选举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之一,是进行政治活动的基础。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停止行使某种基本权利。出于某种原因,对基本权利主体的活动加以暂时性的限制,等条件恢复时再准予行使基本权利。 (3)出于社会公益,对基本权利特殊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如对公务员的政治活动、军人的政治权利进行限制等。
担保人在以下情况可以不担责,具体如下:一般担保的债权人未在担保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连带责任担保的债权人未要求担保人在担保期间承担担保责任;担保人与债权人约定禁止债权转让,债权人未经担保人书面同意转让债权。
-
债权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起诉担保人
债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债权人可以要求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在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
2021.04.09 127 -
担保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免责
1.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变更主债权债务内容,未经担保人书面同意,担保人就债务加重部分免责;2.债权人擅自转让债务,未通知担保人的;3.未经担保人同意,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让的全部或部分债务。
2021.01.10 690 -
在什么情况下担保物权可以消灭
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三条规定,下列情况下担保物权消灭: (一)主债权消灭; (二)担保物权实现; (三)债权人放弃担保物权; (四)法律规定担保物权消灭的其他情形。第三百九十一条规定,第三人提供担保,未经其书面同意,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移
2021.01.04 117
-
担保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担保?担保人在什么情况下享有有限度的权利
担保需要涉及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担保人需要什么条件?与本案无牵连; 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在当地有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 有能力履行担保义务。 没有明显的违约记录。根椐中
2022-04-16 15,340 -
债权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起诉担保人
债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债权人可以要求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在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
2023-01-16 15,340 -
担保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担保
有下列情形的,可以解除担保关系: 1、如果借款人已经偿还了债务,担保人就可以向银行提出撤销担保; 2、担保人被他人欺骗,胁迫,或者是借款人与其他人双方串通,骗取提供保证,在这些情况下担保人可以向法院提
2022-11-09 15,340 -
在什么情况下债权人才可以起诉担保人
债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债权人可以要求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在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
2023-01-14 15,340
-
00:57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保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可以保释犯罪分子的情况如下:第一,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第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第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以及怀孕或者正
1,778 2022.04.17 -
01:05
什么情况下可以保释
在中国保释主要是指取保候审,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符合下列条件的犯罪分子,可以保释: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分子。还有,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分子。或
892 2022.04.25 -
01:57
什么情况下可以强制离婚
没有强制离婚这种说法,夫妻离婚有两种,一是协商离婚,二是起诉离婚。起诉离婚的话,就需要提供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法院会根据夫妻是否感情破裂,作出相应的判决。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
2,50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