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科技开发和技术开发共同执行的费用可以列在成本扣除范围之外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所发生的费用,分别按下列办法执行:一、企业内部的科研机构、实验室或试验基地所需的人员工资、各项研究试验材料和管理费用,列入成本。二、为试制新产品和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所发生的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调整设备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试验费,样品、样机和一般测试手段的购置费等,一次或分次列入成本。试制失败发生的净损失,经同级财政机关批准,在营业外列支,不得列入成本。三、为制造新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工资和应分担的管理费等费用,列入试制新产品的成本。四、为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所发生的构成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和土建工程投资,应在有关专项资金中开支,不得列入成本。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技术开发风险的负担原则具体为:第一,看当事人对风险负担有无约定,有约定从其约定。第二,如无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按《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确定。第三,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按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又不能确定的,由当事人合理分担。合理分担,应当是按公平原则分担。
第一,看当事人对风险负担有无约定,有约定从其约定。第二,如无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按《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确定。第三,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也可以由当事人合理分担。合理分担,应当是按公平原则分担。
-
委托人可以签技术开发合同吗
签委托技术开发合同应注意: 1、技术开发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2、当事人的主要义务均为法定义务。 3、当事人应当特别注意开发项目失败时的判断标准。 4、在合同成立后,双方当事人均应按照合同约定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
2021.04.23 165 -
委托开发的技术开发合同成果归哪一方?
委托开发或者合作开发完成的技术秘密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以及利益的分配办法,由当事人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当事人均有使用和转让的权利,但研究开发人不得在交付研究开发成果之前,将研究开发成果转让给第三人。
2021.03.17 193 -
委托开发的技术开发合同成果归哪一方
委托开发或者合作开发完成的技术秘密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以及利益的分配办法,由当事人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合同法》第61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当事人均有使用和转让的权利。
2021.01.21 147
-
实施科技开发和技术开发共同执行的费用可以列在成本扣除范围之外吗
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所发生的费用,分别按下列办法执行:一、企业内部的科研机构、实验室或试验基地所需的人员工资、各项研究试验材料和管理费用,列入成本。二、为试制新产品和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所
2022-03-15 15,340 -
科学、技术开发、技术开发、新产品试验所发生的费用,是如何执行的
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所发生的费用,分别按下列办法执行:一、企业内部的科研机构、实验室或试验基地所需的人员工资、各项研究试验材料和管理费用,列入成本。二、为试制新产品和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所
2022-03-07 15,340 -
技术开发合同技术开发合同的风险保证
根据当事人的约定,技术开发合同承担风险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如仍不确定,风险由当事人合理分担。
2021-11-23 15,340 -
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经营范围
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经营范围 1、农业信息咨询。 2、农业科技、农业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 3、瓜果蔬菜、花卉苗木、农作物的种植及销售。 4、农家乐观光旅游,农用机械,农
2022-01-25 15,340
-
00:59
技术许可合同的合同效力如何技术许可合同的合同效力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的案情来作出判断。首先,技术许可合同作为典型合同的一种,要发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必须满足合同生效的基本要件。第一,技术许可合同的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技术许可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以及行政
1,316 2022.04.17 -
01:04
什么经营范围可以开劳务费以下经营范围可以开劳务费: 1、专业承包、劳务分包; 2、劳务服务、经济信息咨询; 3、商务咨询、投资咨询; 4、五金交电、日用百货、钢材的销售; 5、为国内企业提供劳务派遣服务; 6、货物的装卸、搬运服务; 7、清洁服务; 8、家政服务等
13,121 2022.05.11 -
01:42
技术入股合同怎么写这取决于公司章程或合作协议。这主要取决于各方达成的协议。但在实际操作中,技术持股比例以30%-40%为宜,一般不超过50%。技术股是指个人以技术入股公司并持有公司股份的行为。技术股比例一般不超过20%。经国务院批准,高新技术企业可达到25%
97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