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员工损失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因故意或过失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形: (1)如果用人单位不要求解除劳动合同,仅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的,可参照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6条规定,即“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2)如果用人单位以违纪为由将劳动者辞退,同时向劳动者要求财产损害赔偿的,则无法适用劳动部的上述规定,但仍应贯彻保护劳动者的基本原则,即当劳动者故意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时,应由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如损害是因劳动者过失行为所导致,则应根据过失的轻重、损害的程度和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减轻或免除赔偿责任,如果劳动者仅为一般过失的,一般可免除劳动者的赔偿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应当从如下几个条件考虑: 1、用人单位存在损失; 2、劳动者存在违反规章制度、操作流程或应当遵守的劳动纪律、职业规范等职务侵权行为; 3、损害与劳动者的违规行为是否有因果关系; 4,劳动者是否有主观过错。
-
员工给企业带来损失,公司怎么赔偿
劳动者因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
2020.06.11 313 -
变更合同带来损失怎么办
若根据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变更或解除合同,是属于合法的法律行为,而不是违约行为, 因而不能对负有责任的一方予以法律制裁,但是,变更和解除合同行为的合法性,并不能免除负有责任方的一切经济责任。 因变更或解除合同致使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
2021.03.29 127 -
企业因员工突然离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怎么办
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劳动者要解除劳动关系,需经过法定程序方能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如果劳动者违反上述规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对企业造成损失的,企业完全可以依据有关规定要求劳动者赔偿。但是,实践中由于用人单位的损失很难量化,外加取证上的困
2020.02.16 787
-
如果公司为员工带来损失怎么办
理论上,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
2022-02-20 15,340 -
公司给员工带来重大损失怎么办?
职工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这里,因劳动者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单位造成的“重大损害”,单位应通过规章制度进行书面形式量化,比如:达到10000元则为“
2022-04-04 15,340 -
旷工给员工带来的损失应怎样处理
什么样的损失直接损失还是间接损失这个员工的具体工作岗位是什么
2022-10-22 15,340 -
因工作失误给带来损失员工要扣工资不
如果只是工作失误,我们主张不赔。理由是,公司作为经营者,应该能够猜想到经营过程可能会存在的一些风险,公司可以通过加强人员管理或购买商业保险等避免损失发生,或者直接计入生产成本。换句话说,作为员工,只是
2022-10-25 15,340
-
01:00
员工擅自离职如何赔偿公司损失
员工擅自离职应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来赔偿公司损失。劳动者未经批准,擅自离职的,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由此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劳动者应当予以赔偿;但用人单位需承担损失的举证责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都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2,094 2022.06.06 -
01:07
不来上班的员工怎么辞退
单位里面的员工不来上班,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根据过失性辞退的规则来辞退员工。具体来说,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员工提供劳动服务的过程中,如果员工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行为,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地解除与员工之间
4,334 2022.04.17 -
01:13
员工工资拖欠怎么办
员工工资拖欠可以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 1、自行找用人单位协商,要求其支付工资; 2、协商无果后,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3、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仲裁机构提起
1,25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