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签劳动合同辞职可以拿多少双倍工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你最多能够主张11个月的双倍工资,如果你被单位辞退了,你还可以主张经济补偿。没签劳动合同员工辞职时可以拿到以下的报酬:1、员工应付的劳动报酬;2、从建立劳动关系起一个月内没签劳动合同,公司还要依法支付一年内的双倍工资。具体而言,就是从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公司还是没签劳动合同的,不仅要按规定支付应付的工资,还要额外支付增加一倍的工资作为惩罚性赔偿,并且支付时间最长是十一个月,可以向劳动局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以及提起诉讼主张权益。没缴纳保险可以向当地的社保部门投诉。你也可以公司不缴纳社会保险为由,提出离职,要求解除劳动合同,要求补缴社保,并可以得到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按你在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你可以和公司协商,若协商不妥则向单位所属的劳动保障局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签劳动合同是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逾期未签订的,劳动者有权向用人单位要求双倍工资。由于在劳动合同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有必要对其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故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合同是违法行为,而劳动者依次要求双倍工资是合法行为。
-
没有签劳动合同辞职可以拿多少钱?
一、以不缴纳社会保险提出离职,可以要求支付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 二、可以申请11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三、不同意支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
2020.04.21 128 -
没有签劳动合同辞职可以拿多少钱
需要根据自己的工资进行计算。此时你可以可以主张的权益: 1、以不缴纳社会保险提出离职,可以要求支付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 2、可以申请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3、不同意支付,你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为了保证当事人的权益,当事人必须要有
2020.12.15 271 -
没有签劳动合同可以双倍工资吗
视情况而定: 1、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
2020.08.17 132
-
如果没有签劳动合同,辞职可以拿到工资吗?
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打12334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由于公司未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并要求经
2022-04-15 15,340 -
没有签劳动合同如果辞职可以拿到工资吗
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打12334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由于公司未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并要求经
2022-04-03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如果辞职可以拿到工资吗
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打12334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由于公司未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并要求经
2022-04-19 15,340 -
如果没签劳动合同辞职可以拿到工资吗?
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打12334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由于公司未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并要求经
2022-03-29 15,340
-
00:52
没有签劳动合同主动辞职有赔偿吗
劳动合同没签辞职是有赔偿的。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与解除劳动关系原因没有任何联系。无论什么原因劳动者和单位的劳动关系终止,都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如果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的,那么不会获得任何补偿金。如果单位由于劳动者未上班,以旷工名义解除劳
6,221 2022.04.17 -
01:04
未签订合同 双倍工资计算
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具体如下: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计算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计算标准,按劳动者实际获得的月收入扣除加班工资、非常规性奖金、福利性、风险性等项目后的正常工作时间月工资
1,769 2022.04.17 -
00:53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辞退员工如何赔偿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辞退员工的,用人单位会从用工那天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有和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公司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公司辞退员工后不赔偿的,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发生劳动争议,当
2,38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