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讨薪技巧涉及的法律的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农民工讨薪涉及什么法律。一、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涉及的是劳动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又分三种情况:一是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三是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碰到拖欠工资等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千万不能采取爬楼、堵路等过激行为和暴力等手段,一定要依靠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否则,一时冲动不但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因触犯刑律被追究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农民工讨薪主要涉及的法律为《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欠薪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农民工讨要薪酬时,如果是向有工会的单位讨要,可以首先向工会反映具体的情况,通过工会与单位进行交涉。 如果单位还没有成立工会组织,也可以直接向单位提出协商的要求。被拖欠工资的工人也可以联合起来,向单位提出集体协商的要求,给单位施加一定的压力。 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
追讨债权债务的技巧及方法有哪些
快速追讨债权债务的技巧有:1.签署有效的书面合同;2.核实、收集债务人的主体身份信息;3.形成有效的供、送货凭证;4.要及时对账;5.注意收集、保存好相关债权债务凭证;6.收集和保留债务人的财产线索信息。
2020.10.31 208 -
农民工讨薪有哪些方法
农民工可采取三种正常维权渠道。 1、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有工会的单位,可首先向工会反映情况,通过工会与用工方进行交涉;若单位还没有成立工会组织,也可直接向用工方提出协商要求;被拖欠工资的工人还可联合起来,向用工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给他们施加
2023.01.04 4,995
-
讨债有哪些技巧及方法
1、强制执行公证法 强制执行公证,是指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申请,对于追偿债款、物品的文书,经审查核实认为无疑议的,对债权文书进行公证,并依法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采用这种方式,使债权人省去了复杂的诉讼过程
2022-08-18 15,340 -
农民工讨薪的方法有哪些
农民工讨薪的办法有: 1、请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给予帮助,或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劳动管理监察大队) 2、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3、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十五天之内到法院起诉 4、请电视
2021-03-10 15,340 -
农民工讨薪的方法有哪些
讨薪途径 1、先协商 2、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热线:12333具体区县可以你可以打114查询 3、申请调解 4、找工会 6、打官司(诉讼) 7、申请免费法律援助 需要提供哪些证据材料(主要是证明劳动关系
2022-03-21 15,340 -
民事讨债技巧有哪些
一、“函电”讨债法(1)是指债权人通过向债务人发送催款索款的信函、电报、传真,或通过电话等简易方式,以达到追回债款和清结债务的目的。(2)优点:1经济实用;免伤和气,便于改善关系;作为应急手段,便于及
2022-02-15 15,340
-
01:17
民工讨薪的方法是什么
民工遇到老板拖欠工资的,有以下解决方法:1、找老板私下协商、调解,最好再让老板写张欠条,写明欠款金额和欠款人姓名,留下有利证据;2、协商不成的,可以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3、以上方法都没办法解决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
2,261 2022.04.17 -
01:12
离婚纠纷涉及到哪些法律
离婚纠纷主要涉及的法律就是我国的婚姻法,以及围绕婚姻法制度的相关司法解释。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是目前解决离婚案件中能够适用的最高效力的法律。同时,当事人在处理离婚纠纷时,还可以使用相关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针对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陆续
1,252 2022.04.17 -
01:00
家人工作和生活中涉及的法律
家人工作和生活中涉及的法律如下: 1、农村务农的,比较多涉及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 2、城市上班的,比较多涉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保法等; 3、做生意的,比较多涉及合伙企业法,公司法,民法典等。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
9,878 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