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起诉他人怎么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可以起诉对方要求返还。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直接去到人民法院起诉欠债人就可以了,如果没有还款日的,按照三年的诉讼时效算。借钱不还起诉的流程如下: 1、书写起诉状; 2、起诉; 3、立案; 4、开庭审理; 5、法庭调查; 6、法庭辩论; 7、法庭调解; 8、宣判。
1、写好起诉书,携带证据和起诉书到法院立案并交诉讼费; 2、法院开庭审理,审理后执行判决,如败诉方不主动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胜诉方可依法申请强制执行。 3、在起诉时需要支付一笔起诉费,超过一万元的支付五十元的诉讼费;超过一万元的按欠钱的比例计算。
-
朋友借钱不还,怎么起诉他
可以协商,未果,可以起诉,这是以合法的方式来强制债务人清偿债务。通常情况下债权人是不能直接行使强制权的,包括扣押财产的行为。但是可以请求法院强制执行或者财产保全。
2021.10.12 424 -
起诉他借钱不还应该怎么办
借钱不还起诉流程:第一,原告到法院起诉,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第二,法院立案审查,审查只是形式上的审查,只要符合立案的标准即可,即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事实请求和理由等;第三,法院排期开庭;第四,法院通知当事人到案,开庭进行审理;第
2020.02.25 173 -
借钱人不还怎么起诉
借钱不还起诉需要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如果是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欠条、收据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情形,人民法院应该予以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
2020.04.25 148
-
起诉别人借钱不还怎么处理
由于对方不偿还债务,向法院起诉的手续主要是:1、原告准备原被告双方的身份信息资料。诉状和相应证据资料立案法院。2、法院决定受理后,按法院通知支付案件受理费。3、开庭审理进行调停和判决。4、调解或判决生
2021-09-24 15,340 -
借钱不还起诉怎么处理
一般来讲,借钱不还是属于民事纠纷,因此是不会被判刑的。如果构成诈骗罪就会判刑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错误认识并“自愿”处分财产,从而骗取数额较
2023-06-07 15,340 -
借钱不还还起诉怎么处理
1、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尽量考虑通过友好协商,促进当事人双方就原借条、欠条达成还款协议。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的还款协议,属于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该还款协议受法律保护。 2、如果超过诉
2023-08-02 15,340 -
借钱不还起诉会怎么处理?
1、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尽量考虑通过友好协商,促进当事人双方就原借条、欠条达成还款协议。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的还款协议,属于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该还款协议受法律保护。 2、如果超过诉
2023-07-13 15,340
-
01:08
怎么起诉他人欠钱不还借钱不还起诉时,当事人应当携带起诉书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进行起诉,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材料,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应当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当
1,530 2022.04.17 -
01:02
怎么起诉借钱不还的人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当个人借钱不还的时候,一般是到被告的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所地进行起诉,当然根据民诉法解释,如果是金钱债务纠纷,也可以在货币接收一方所在地起诉,但应注意的是,在还款时间到期后三年内提起诉讼,若没有起诉,则3年的诉讼时效期
1,034 2022.04.17 -
00:55
怎么起诉借钱不还如果借款期限届满,债务人仍未偿还借款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借钱不还起诉程序如下:原告写好起诉书,清楚地写下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列出诉讼请求,写清案件事实和理由;原告将起诉书和有关的证据材料提交到法院,由法院立案受理,法院会
653 2022.04.17